2013年,在沪深300指数频频下跌的情况下,环保板块却走出了大幅的上涨行情。雾霾等污染事件频发,政策持续出台,在刺激环保企业股价表现的同时,也为环保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
深耕环保产业20多年的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见证了这一切。
“长远而言,环保领域主流企业将是民企。”在接受采访时,文一波表示,大型环保企业的诞生,必将通过大量的并购实现。
与此同时,这位绿色航母的掌舵人期待着更具创新的商业模式、更严格的政策和执法,以及对环保企业走出去更多的鼓励。
记者 :由于环保公用事业的属性,民营企业在环保行业中似乎具有天然的弱势,而且环保治理管理权具有地域性,市场存在一定的区域保护主义。环保企业应当如何处理权力关系和其他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文一波:环保产业领域广泛,国有企业除在重资产领域占优势之外,其他方面,民企优势明显。工业领域,技术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民企更有优势,国企只是在市政领域项目影响力大些。民企先把工业及市政细分领域做好,未来仍有很大机会。行政干预与地方保护在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消除,但随着行业的成熟,其影响系数将降低。民企先专注细分领域技术、产品等方面,做精做强,长远而言,环保领域主流企业将是民企。
记者:在环保产业领域,商业模式区别并不大,是否存在一些重构传统模式甚至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企业应当怎样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文一波:BOT、BT、BTO等模式主要存在于市政污水、垃圾处理等大型、重资产领域,由于政府投资能力限制,且这些领域已经成熟、透明,这些模式已显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反过来,由于这些模式主要拼投融资能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受资产负债水平及资本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对长期高速增长及企业整体收益水平影响较大。随着环保行业空间越来越大,在农村环境治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领域一定会有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诞生。
记者:从境内的以中资为主的70家环保上市公司来看,市值超过200亿元的只有6家,中国环保企业的规模仍然较小,未来要诞生一些世界级的大公司,需要哪些方面的合力?
文一波 :要做大,首先是产业总规模要够大。中国虽然治理污染物总量全球最大,但由于价格(价值)不高,产值总量还不够大。随着国家环保投入的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会越来越大。
其次,大型企业的诞生,一定要由大量的并购来实现。而并购则有赖于成熟的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当前,产业的成熟度尚低,很多中小企业缺乏核心价值。国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缺乏支持不断并购的政策及产品,企业并购资产聚集速度较慢。
第三,要形成大规模企业,还需有较强的国际化能力。国内竞争已经国际化,但要持续高增长,还需要国际市场的补充、调节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