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可以交给市场?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近日做客《新华访谈》,解读智慧城市建设中市场的作用。李铁认为,尽管国内市场化运作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管理和需求可以交给市场。
主持人:互联网金融现在很热,未来PPP模式和金融债券化可能会有交集,这个领域会不会在PPP模式实际操作上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
李铁:我觉得问题不在于金融,金融只是一个手段,哪能看到最大的机会我就进去。政府做什么,市场做什么,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可以交给市场?这里面交给市场东西有两块,一个是市场管理,一个是市场需求。市场化的管理可以使效率提高,我可能给它付费,就会产生一些预期的金融关系。政府每年给你多少钱,投资要考虑未来的收益,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实体金融都会面临这些事情。互联网降低很多流通的成本,但要解决在这个问题上提供金融支持来的一些未来的收益,政府花多少钱,市场花多少钱,产出多少,是一个基本的规律。
主持人:市场化运作,国内城市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当中,有一些项目采取的是当地政府寻找一家国企,成立一家三产公司来运营,比如在云计算、大数据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国内许多城市都存在类似的现象。
李铁:政府的需求有多强,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并不是拥有大数据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有多少东西可以运用,是不是每天把大数据进行反复的统计和计算,政府是没有这个需求的。它有需求是瞬间的、局部的、突发的,如果把这些放在里面的话,我已经投入大数据系统,但是只是解决瞬间的、局部的、突发的事情,利用率是很低的。政府需要自己拥有,但是效率很低,闲置的结果是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我特别反对这种方式,也特别反对把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得过高。
实际上谁的需求更大呢,还是企业的需求更大。如果一个企业来拥有所有权,建立大数据系统,会自动去找可能的利用方式。政府是没有收益的,所以没有压力,投入之后就可以不管,剩下就是运用费用了。但是企业要把利益最大化,它有一个海量的数据系统,有大量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来解决不同企业的问题,到底谁来做这个事情更好呢,还是企业。
这和智能交通是一样的,所有权给企业,政府可以有几个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实时的调动它,这个事情就理顺了。甚至你可以通过政府强制的措施,要求你必须给我提供,这个也是能做到的。我们现在还没有把这个事情想清楚,大家习惯去浪费它,习惯用一个新名词来说明它的重要性和响应政府的号召。互联网+不见得每个政府官员都明白,响应上就会出现盲目性,一定要建设出来给你看,但是后面的事情就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