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能源产业低碳转型最缺啥?人才、行动、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你选哪个?

2018-10-29    来源:中国能源报
0
[ 导读 ]: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断迎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中国能源业应该从何入手,调整应对?还有哪些有待探索的低碳转型发展空间?又如何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针对这些问题,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给出了详尽而中肯的建议。
自2015年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巴黎协定》以来,实现清洁、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同的奋斗目标,诸多国家积极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发展、促进全面低碳转型。中国在这场低碳转型大潮中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在能源领域,从淘汰落后的传统化石能源产能,到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再到鼓励提升能效、减少排放,一系列的举措推动着中国能源产业在低碳转型的路上不断前行。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断迎来新的压力和挑战。为此,中国能源业应该从何入手,调整应对?还有哪些有待探索的低碳转型发展空间?又如何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针对这些问题,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总裁邹骥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给出了详尽而中肯的建议。
 
文丨李慧
 
QQ截图20181028172849
 
低碳发展离不开能源产业参与
 
中国能源报: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的低碳转型行动。目前,中国的低碳发展整体呈现出哪些特点?
 
邹骥:探讨一个国家的低碳发展,不能脱离国家的基本国情。当前,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等都还在进行当中。有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还有4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仍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在一段时间内仍有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很特殊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处于转折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初步条件,可以将效率、质量等提升到新的高度,更加接近现代化。特别是具备了在低碳领域实现创新的条件,能够开拓一条新的低碳发展的路径,在实现持续增长的同时放缓排放增长的速度。这其中就包括能源产业,因其结构也处于调整变化阶段,完全有条件走低碳发展的道路。
 
此外,中国现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即科学技术发展十分活跃。近年来,能效、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技术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本也不断下降。
 
所有这些既是中国现阶段的特点,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低碳发展的优势所在,它们使得中国的低碳发展有别于全球许多国家。
 
中国能源报:推动实现低碳发展,对中国能源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将给能源业带来哪些触动?
 
邹骥:实现低碳发展,既离不开能源产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能源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提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现代化的目标中就应该包含低碳的成分。而能源业作为现代化建设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应该具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从长远出发,加快行动,实现低碳转型。
 
当前的科技发展变革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能效的提升、储能技术的发展等等。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推动能源业加快低碳转型的速度,不断增加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
 
当然,推动低碳发展,对能源业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将使未来的产业和技术战略布局均发生变化。以电力系统为例,实现低碳化就要求一次能源、发电、终端使用三个环节全面进行低碳部署,缺一不可。
 
事实上,中国早在2014年即提出了能源革命,目标就是要实现清洁、可持续的、安全的、能够支撑人类持续繁荣发展的能源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源行业必须抓住历史机遇、主动有为,这样才有可能为整个经济的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否则就可能要拖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后腿。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能源报:现阶段,能源业实现低碳转型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邹骥: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的确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清洁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在技术层面,虽然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已经推动成本大大下降,但跨领域的低碳技术仍缺乏突破。
 
另外,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如管网、输配电设施、储能装置等的建设,还存在长期规划不足、空间统筹不够等问题。此外,当前的能源市场结构调整、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挑战。
 
同时,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如果体制机制这个生产关系的改革无法促进生产力,那就不是好的改革。
 
中国能源报: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能源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克服困难,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
 
邹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源产业的低碳转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我们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将近、中、长期目标衔接起来,要有长远考虑,但同时也要即刻采取行动。
 
在技术领域,要抓住时机,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速度,令其能够尽早实现飞跃式发展。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通盘考虑、从长期角度出发,进一步优化配置。此外,还应该加快推动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市场机制。比如,近期实施的售电改革,就是很好的突破口。
 
而所有这些部署,都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先行,然后再通过区域试点进行推广扩大,同时还要对其有效性进行预估,从而更好地结合近、中、长期目标,推动能源业的低碳转型。
 
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能源报:在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目标的今天,对于我国低碳转型中遇到的挑战,国际上是否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邹骥:当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美国为例,尽管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以加州为首的17个州却表示要继续履行《巴黎协定》的义务,加州甚至还提高了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标准。
 
从国际的经验来看,推动低碳转型,首先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要具备前瞻性和探索的勇气。比如加州,作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之一,看到了低碳的未来,因此设立了自己的极具雄心的低碳发展目标。中国制定的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同样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考虑。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国际上也有许多鼓励技术研发创新的机制值得借鉴。中国的诸多开发区、技术研发集中区域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还有碳市场的运行、低碳技术开发融资等方面,国际上也有丰富而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
 
中国能源报:能源行业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加强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国际合作?
 
邹骥:国际间的低碳转型合作可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并且覆盖不同的领域。对能源行业而言,首先还是需要从上到下建立起低碳的意识,这样才能顺应全球的潮流,便于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需要有一批“动脑筋”的人,智库、专家学者为行业提炼低碳转型的经验、思想。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做出科学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层面为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第二,多种方式交流与合作,“边做边学”。能源行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开展不同层面的“对话”,例如参观访问、学术交流、话题研讨等,学习先进低碳意识、理念、经验等,并通过交流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经验。
 
第三,要有一批致力于促进多方合作的人。能源基金会就是这样的“促进者”之一,寻找机会,促进产业界、金融界、科技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与繁荣发展。
 
总体而言,能源业合作探索低碳转型的途径、方法非常多,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合作成果落实到日常的行动当中,设计实际项目,在战略政策交流对话、联合政策研究、联合技术研发、联合投融资、联合能力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令其真正发挥效用。
 
关键词: 节能减排 新能源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