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又开始火爆了起来。和五六年前提出弯道超车不同,这回要务实得多,各家都在纷纷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绝大多数为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车型,政府也在大力支持。
不过问题来了,生产了那么多电动车,销量却一直上不去。虽然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8324辆,销售28092辆,同比增长分别达2.1倍和2.2倍。但相比于整个汽车市场来讲,依然渺小。
很多人之所以不买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在于充电不方便。充电设施数量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差距越来越大,根据国家能源局的预计两者应该按照1∶1匹配,但当时基本上只有0.1∶1,差距非常大。这是一个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问题。
如果充电桩问题得不到解决,估计系能源车的销量也不会有啥提升吧。关于充电桩的问题很多国家都有不同的尝试。例如在日本,一个充电运营商可以获得三笔钱:第一笔钱是消费者支付的充电服务费;第二笔钱是政府对运营商的建设补贴,最高可以给到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比我们国家多得多;第三笔钱是国内没有的,是由丰田、本田、马自达等主要的主机厂组成的充电设施产业联盟支付的钱。
因为主机厂的终端消费者去充电,能为主机厂卖车提供便利,所以主机厂共同发起的充电联盟公司要付费给当地的运营公司,每充一度电要付一定的金额。
我国主机厂在这方面还没有尝试,但是不少主机厂也比较积极,他们会与一些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或者深度合作。不久前,北汽、沃尔沃等车企就和一家名为万邦星星充电的企业合作了。
这家企业和别的充电桩企业有些不同。“关于车和桩的关系,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是鸡和蛋的问题,并为此争论不休。但我认为,是兵马和粮草的问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先行布桩。所以我就感觉到有一种使命感,觉得这个事可以出点力,然后就切入了充电设施运营这个领域。”这是万帮新能源董事长邵丹薇给出的答复。”
那么万邦新能源是如何尝试突破充电桩这个问题的呢?
首先,他们建充电桩的土地不再需要专门去拍卖或划拨,而是通过现有的居住地、工作地和目的地来解决,通过众筹的方式由业主方来供地,我们去提供充电桩并免费建设,充电桩的产权归我,未来的充电服务费永久性地和业主方分享。每个城市的分成比例不一样,但大体上是三七开。
截止到9月底,万帮已经在全国完成5034个充电桩的建设,其中:江苏常州2015个、上海584个、北京172个、广州128个、芜湖685个、武汉488个,以及苏州、南京等地都有建设。在北上广地区,已勘查待建的桩数突破一万,将在今年农历春节前完成两万个充电桩的建设目标。
而几天前万邦在上海召开一次发布会,公布过去的短短三个月内,星星充电在上海建设完成了1268个汽车充电桩,并签约超过3000个充电桩。这种速度是比较迅速的。
不过,万邦的这种模式目前还是在尝试阶段,至于最终是否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还不好说。而现实却是,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提出,2020年要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充电桩480万个,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完成五年后的目标似乎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