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截至2014年底,杭州上城区污水总量约为118806.3立方米/日,截污率为95.1%,已截污水量为112984.8立方米/日,排放入河的污水量约5800立方米/日。
排水口大普查,截污纳管源头治
首先对杭州市政排水设施与污染源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截污纳管工程规划修编。2015年投入资金进行全区范围内的市政设施普查与综合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全部道路和部分小区的排水管道普查,并结合截污纳管工作的需要,对各个雨水排放口上游的污染源点(包括直排河道的与排入合流管的)进行普查。8月17日,上城区针对新塘河水质指标一直恶化,而常规探查手段难以查明污染来源的情况,突破常规,协调多个部门,开展新塘河截流降水排查行动,堆筑河道围堰,调用上城区、江干区、路桥公司等单位的大型抽水车排干整条河道,使原本淹没在河道水位以下的雨水排出口暴露出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排污检查,对违规出水口进行封堵,并查找源头进行处罚,8月底已完成全部清查工作。
其次是向上游推进彻底的雨污分流,上城区多年的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线建设已基本到位。2015年上城区的截污纳管建设的重点区块是馒头山地区和滨江四号区块,两个区块合计将实施27个项目,投入资金约2500万元。
一口建一档,长效巡查全民治
杭州上城区对所有排出口建立“一口一档”,对所有晴天排水口进行了编号和统计,便于全面掌握情况,追根溯源。同时,将每个出水口包干细分到街道社区,借助社区和民间护水队的力量进行长效巡查。此外,在完善“河长”联席会议、考核激励、义务宣传等制度基础上,建立“河长”月报、专报制度,内容涵盖河道日常情况、巡查情况、水质检测情况及有关投诉等内容,便于各级河长及时准确地了解河道情况,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还在各河道落实了河道警长的配置,为河道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上城区将继续按照“清三河”达标县(区)申报条件及验收标准,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对照“清三河”达标县(区)的相关指标,八项指标中涉及上城区的“市控以上劣V类水质断面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长效管理”以及“河长制”等内容均已达标。
高端设备齐上阵,科技创新智慧治
采用最新的RFID电子标签技术对排污口实行智能化自动监测。减少了河道管理部门对河道沿岸排水口的巡查工作,同时主动式的报警方式,能让养护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排污口状态、地点等信息,有效地提高养护工作效率。管理平台可对雨天产生的非排污报警信息进行屏蔽,可对报警水位阀值进行设置,河道排污口信息可以直接在平台GIS地图显示。目前已在新塘河、新开河、东河的132处排污口安装了电子标签,还将继续在中河、贴沙河、浣纱渠等排污口勘测安装,总数将达到200个。
电子河长公示牌是上城区智慧建设在“五水共治”中的又一项实际应用。通过整合彩色LED显示技术、3G/4G网络、无线信息推送技术,将传统的平面公示牌替换为多媒体互动信息牌,实现滚动显示“五水共治”宣传标语、河道治理责任人、河长信息、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实时水质、水流、温湿度、天气信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