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一个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因素,那一定是—水!被三大沙漠包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难以想象:宁东煤化工基地、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百万生态移民工程等这些事关宁夏未来的战略布局,在这个中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没有足够水资源的支撑,如何可持续地展开。和宁夏一样,水困局、水安全,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近日召开的“2015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聚焦节水,宁夏经验进入国际视野。
节水,对宁夏来说,即是倒逼的无奈,也是主动的选择。
第一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宁夏农业和生态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90%,与全国62.8%的平均水平差距很大,在水资源刚性约束越来越紧的情况下,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内部挖潜,走节水之路。”宁夏水利厅厅长吴洪相在接受采访时坦言。
2005年全国人大将宁夏代表“关于将宁夏作为全国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的建议”列为十大重点督办建议。2006年5月,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对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试点工作有关意见的函》中指出,“这不仅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对于保障黄河用水安全和改善黄河生态与环境状况作用重大,并可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积累经验。”
在各方殷切期待中,《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要》颁布,第一个省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正式启动。早于宁夏之前,国家在甘肃张掖等地推进的节水示范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第一个以省域为单位的节水示范区,宁夏在工程节水、制度节水、全民节水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有示范意义。以用水总量控制和水权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宁夏模式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肯定。
吴洪相认为,节水型社会一定是节水和增长双赢的发展。“不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换取用水量下降,用水量下降的同时实现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发展,从2004年到2013年,宁夏人口增长了66万,耕地面积扩大了74万亩,粮食增长了83万吨,GDP增加2028亿元,城镇化率增长了11%,农民收入增加了4616元,粮食实现了10年丰,农民收入实现了8连增,但年引黄河水量减少了10亿立方米。”
制度体系是节水核心保障
宁夏人大宣传处处长邹长宁告诉记者,宁夏出台节水型社会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宁夏节约用水条例》、《宁夏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黄河宁夏段水量调度办法》、《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宁夏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节水法规、规章、政策,涉及用水总量控制、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水环境保护、节水型载体建设等各方面。
宁夏水利厅总工程师薛塞光认为,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节水意识、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只有在有效的顶层设计、制度框架下才可能发生。
宁夏水利厅副厅长、水资源管理局局长李永春介绍,2013年宁夏首次对水资源开发总量利用控制,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主体责任考核结果进行了通报。在工作机制上,宁夏建立起市县主导、部门联动、目标考核的节水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设职责,各地级市再进一步分解到县,区对市、市对县逐级考核。
在规划层面,《宁夏水资源配置规划》为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李永春介绍,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新上重点涉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率达100%。2014年宁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0.47,进一步缩小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连续6年耗水量不超国家分配指标。
分区治水、分业节水保障有水用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宁夏 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上,宁夏“北部节水、中部调水、南部开源”的分区治水;“促进引黄与扬黄联调、城市与农村联动、山区与川区共济、工业与农业互补”的差别化节水思路得到了国内外节水专家的好评。
吴洪相介绍,2015年1月宁夏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改革过去厅局在涉水职能上的条块分割,加大财政、人才、科技投入,建设水资源、水供给、水环境、水生态、水工程“五位一体”的水安全体系,是宁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水安全讲话精神的总纲领和总动员,提出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水资源管理,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综合利用5个方面推进节水。
水利部科教司司长严克强认为,现阶段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四大原则:节水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靠制度规范,靠改革推进。
这无疑是宁夏今后进一步努力的节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