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在去年9月启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对于化工、钢铁等重工业聚集的河北省来说,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各项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该省加快了淘汰落后、提高标准、退城入园等步伐。企业也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在环保投入上“跑步”前进。
全国两会前在京津冀地区出现的持续雾霾天气,使该地区的大气防治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重工业密集的河北省更成了焦点。
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是河北省最大的氮肥企业,该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张立军说:“环保不仅关系企业的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搞不好就得关门。全国化肥企业的总数已由80年代的1600余家减少到现在的300余家,河北省由120余家减少到30余家。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减至50家左右,河北省将减少到3~5家,我们必须挤到这5家当中,否则,我们就得改行、停产。”
所以他要求各子公司要不惜一切代价,对烟气排放、跑冒滴漏等环境因素进行高标准治理,达到国家环境标准要求,保证各排放指标低于国家指标要求,实现环保工作的新突破。
环保工作已经成为正元集团的重中之重。该集团安环部部长肖淑平说:“大气污染治理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成为一项硬性任务,当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时,企业就得按照预警级别停产或者限产,这几年环保费用不断增加,企业盈利也是非常艰难的。”
在正元集团子公司正元化肥公司看到,在大门左侧挂着一幅LED屏,屏上显示着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数值。据介绍,这是在线监测系统即时检测到的数值,这些数值24小时向公众公布。
在正元化肥环保科,除了有一年青员工值班,其他的人都下一线去联查了。这位员工向介绍:“根据政府下发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我们企业也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前几天Ⅱ级橙色预案启动,我们就停了1台75吨锅炉、6台压缩机、6台造气炉及1条尿素生产线。”
该企业已经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为此,正元化肥成立了以总经理魏献壮为组长的大气污染治理小组,各车间也成立了以车间一把手为组长的环保治理小组。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对75吨锅炉进行改造,增设布袋除尘器及湿式氨法脱硫装置,降低烟尘和SO2排放指标;建设了尿素粉尘回收装置,目前装置运行良好,造粒塔尿素回收率在81.65%,粉尘回收率在81.24%以上;建设了2座容量约1万吨的干煤棚,筛煤机的装卸作业在棚内进行;还购进了扫地车、洒水车,对煤场定时洒水、清扫,抑制扬尘;对1台35吨“三废”混燃炉进行改造,由燃烧烟煤、炉渣改为纯粹燃烧废气,改造后年减少烟煤消耗10000吨。
在河北省东南部的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头一天的一场雨净化了空气,驱散了雾霾,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高塔林立的化工园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尽管如此,企业员工谈起环保仍然异常紧张。河北八维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氯碱生产企业,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由于园区是循环经济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都是互相关联的,只要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上游企业一停气,那么下游企业就得停下来。今年的环保会议也非常多,这是趋势。”
化工基地内的晋煤金石集团、石焦化工公司、东华集团等企业均是根据石家庄市政府规划退城入园的企业。化工基地管委会一负责人介绍,对于承接的石家庄市内搬迁企业,园区会帮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品换代、技术升级,避免企业搬迁的同时污染转移。
目前,化工基地入驻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做到了国内领先,如石焦化工引进日本旭化成环乙烯工艺生产环己酮技术,产品收率由传统工艺的80%提高到了99%,废气排放量降低98%;石炼化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项目采用全加氢清洁生产技术,燃油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盈德公用气体岛项目采用国家鼓励的水煤浆加压汽化技术,气体净化度高、硫黄回收率高、对环境污染极小。同时,化工基地投资1.5亿元建设了公用管廊,使上下游各项目生产装置实现封闭性连接,对园区内各项目间的原料、产品互供集中调度,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化工园区自2009年一期项目集中建成投产后,各项排放指标完全符合或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环保安全压力的日益加大,散落在县城周边的化企越来越没有发展空间,冀州银海化肥、藳城化肥、正定金源化工等企业也都在谋划着搬迁。”业内一位知情人士向透露。
为了能在这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胜出,河北化企已经拼上了全部精力,把自己推上了竞技场。正元集团在沧州黄骅临港开发区建设了“60·80”项目(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环保投入大幅增加;东光化工也在老厂搬迁基础上进行扩产改造,谋划了100万吨尿素技改工程;不甘心被环保淘汰出局的邯郸永年化肥、元隆化工也实施了企业搬迁。
从河北省环保厅获悉,为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河北即将组织“利剑斩污”零点行动,进一步净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