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配置资源,钢铁市场严重失衡。十年来,由政府规划和控制的钢铁产量,背离了市场需求。”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提交的两会提案将目前钢铁行业低迷、严重失衡的症结直指政府调控。
这份以全国工商联名义提交的政协提案明确指出,政府主导配置资源造成钢铁市场严重失衡。十年来由政府规划和控制的钢铁产量,背离了市场需求。由于政府直接调控钢铁行业,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形成强烈的“短缺效应”。提案还列举了一系列文件和数据说明政府主导的钢铁行业存在的种种弊端。
政府主导资源配置造成市场严重失衡
提案认为,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钢铁行业十分关注,投资管理一直由中央与地方政府按投资额度分级管理,近十年来又进一步把钢铁行业的投资核准权统一集中到国家发改委。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并规定以企业为主的投资和竞争性项目实施“备案制”。但在实施过程中,远远没有在钢铁行业中落实。2005年国家发改委以〈35号令〉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把“核准”范围进一步延伸到企业内部,包括企业规模、工艺技术、装备大小等统一纳入核准范围,并以此作为钢铁企业投资和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从此,钢铁行业进入由政府主导集中配置资源的管理状态。
提案还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说明,政府主导配置资源,钢铁市场严重失衡,十年来由政府规划和控制的钢铁产量,背离了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十五”末,国家规划粗钢消费量是1.4亿吨,实际消费3.53亿吨,相差152%,“十一五”末国家规划消费量是3.4亿吨,实际消费6.2亿吨,短缺2.8亿吨,相差82%。短期规划同样脱离市场,2009年初制定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对2011年粗钢消费量定位4.5亿吨,实际消费6.7亿吨,短缺2.2亿吨,相差48.8%。
这一背景下,提案的起草者认为,由于政府直接调控钢铁行业,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形成强烈的“短缺效应”。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大量民间资本绕开“核准制”进入钢铁行业。
一方面,目前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产钢规模已经超过3.6亿吨,占全国钢产量的一半以上,发改委数据显示主要建筑钢材螺纹钢产能利用87%,没有过剩产能。但是这些“违规产能”不论在境外投资办厂办矿或是进行技术改造等,均受到了政策的限制,制约了民营钢铁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干预企业技术装备选择,导致产品结构失衡,板材严重过剩。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现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技术装备一律按政策规定的标准实行大型化,于是一批企业扒掉中型高炉、转炉和长材轧机,换成大型高炉、转炉。
建议取消前置核准
事实上,提案的起草单位中小冶金企业商会2013年也曾提出了《关于取消钢铁行业行政“核准制”,改为依法监管“影响环境资源”的提案》对提案中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做了电话解释,认为符合十八大精神,但是因为钢铁产能过剩,没有采纳意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的背景下,他们认为,这是解决钢铁行业诸多问题的根本因此再次提出相关建议。
在这份提案中,他们建议取消现行的“核准制”,加强事后监督,还权于企业,凡属企业内部的事务,包括企业规模、技术装备、品种结构以及盈利前景等,由企业自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政策利好对钢价走势产生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在实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之前,我国大型板卷轧机为19套,产能利用率为80%,2005年到2011年的七年间,猛增到86套,产能利用率下降到59%,是钢铁产业真正过剩的产能。提案认为,板材价格每况愈下,经常低于螺纹钢,是大型企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不出所料,此前一直动荡不安的钢材市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买钢的、卖钢的,一双双眼睛盯着两会,希望从中找出和“钢铁”相关的议题、政策,一大批的专家也在摩拳擦掌,准备深度的剖析一下;都在期盼着“两会”政策给市场指明方向。金模钢铁网首席政策研究员罗百辉认为,指望两会出台什么政策带动钢价“马上上涨”的确有点儿不靠谱,不过,两会中城镇化建设、房地产等方面政策将趋于明朗,对钢市消息面起到引导作用。而目前已进入三月,但旺季行情仍不明显,虽说后期随着需求的释放,钢价有望反弹,但短期来看,政策利好对钢价走势也将产生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