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上看,俄罗斯钢产量居世界第五(仅次于中国、日本、美国和印度),铁矿石产量同样是世界第五(仅次于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度),钢管产量则为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日本),冶金产品出口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和日本),铝产量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钛材生产世界第二,铝出口世界第一,镍产量和出口均为世界第一。
冶金工业行业结构
俄罗斯冶金工业包括黑色、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开采;生铁、钢、轧材、钢管、铁合金、耐火材料、焦炭、铝、铜、稀有金属(镍、钴、铅、锌、锡等)的生产;有色金属(钛、镁、有色重金属)、硬质合金产品的生产和半导体的加工;废铁、废金属的深加工和某些相关化学产品的生产。此外,冶金行业中含有大量辅助性质企业、科研和设计组织。
冶金工业企业用近8年时间实现了垂直一体化,降低了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风险,改进投资政策,确保了本国原材料产业的安全。最近几年,冶金工业企业积极在金属加工和冶金制成品领域开展服务业务。
冶金工业的行业发展整体评述
2004年,俄罗斯成品钢材产量为5370万吨,国内消费2980万吨;钢管产量为600万吨,国内消费61万吨。2011年,成品钢材产量增长10%(5900万吨),国内消费增长25.8%(3750万吨);钢管产量增长60%(960万吨),国内消费增长78%(1090万吨)。
俄罗斯国内有色金属产品主要由本国提供。2011年,国内对铝的需求达到87.5万吨,相比2004年增长148.6%。国内精炼铜需求在2011年达到30万吨,相比2004年增长107%。
俄罗斯政府实施的反危机措施在防止冶金企业(200万吨左右)产能下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就业岗位数量,并使危机前已开始的优先投资项目得以继续进行。
最近几年,冶金行业固定资产的升级改造成为该行业成功克服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使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得到了增强。
近十年来,冶金工业用于升级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投资总计超过1.6万亿卢布。
目前,俄罗斯大型冶金企业设备磨损率不超过50%,这使得该行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消极变化。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磨损率从2004年的50%下降至2011年42.5%,空气污染物排放相比2004年下降23%,废水排放总量下降13%。新型电钢炉的应用使每吨钢材的电力消耗下降了12%,轧钢领域综合措施的实施也成功降耗7%。
从中期发展来看,在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条件下,冶金企业还将增加高技术产品的产量。预计在2020年以前,卷片和马口铁产量相比2007年将增长2.6倍,钢管产量将增加1.5倍。
2000-2006年,冶金工业出口额从167亿美元增长到432亿美元,增长了158%,进口额从40亿美元增长到117亿美元,增长了193%。这七年来,俄罗斯冶金工业一直保持贸易顺差,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由此可以判断,俄罗斯国内冶金产品相对紧缺。
冶金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冶金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率不高。
虽然相比2004年,俄罗斯冶金工业设备磨损率有所下降,但设备老化现象依然存在。生产设备、天然气和净水系统都急需进行现代化改造。同时,冶金工业固定资产更新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要,2006年,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固定资产更新率仅为2.2%和2.9%。俄工业和能源部在《2015年俄罗斯冶金工业发展战略》中提到,到2015年,该更新率提高至4.5%-5%。
第二,冶金工业原料基础竞争力较弱。
尽管俄罗斯黑色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质量较差,难以分选。许多种类矿产不具备竞争力。此外,许多原料产地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尚未能开发。由于当前的铁矿开采机制遭到破坏,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铁矿石矿产资源不足。国家对稀有矿产保护力度不够,没有对铝矾土矿、锡、钨和稀有材料实施单独的发展战略。
第三,国内市场消费不发达导致国内市场容量低。
冶金产品的消费部门主要有机器制造、汽车组装、管道建设、造船、航空和建筑业等。由于这些关联产业并不发达,俄罗斯国内市场冶金产品消费量大大低于工业发达国家。2007年,俄罗斯金属制品人均消费量为261kg,而日本、德国、美国、欧盟国家金属制品人均消费量分别为626kg、463kg、354kg、392kg。《2015年俄罗斯冶金工业发展战略》提出,增加冶金产品国内消费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