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核电巨头中广核在香港成功上市之后,另一核电巨头中核也登陆资本市场。
6月10日,中核旗下的中国核电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公开发行新股38.91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价3.39元,计划募资总额约132亿元,除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资金全部用于核电建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核电巨头竞相上市抢滩资本市场是我国核电建设迎来爆发期的一个缩影。而随着我国核电规模建设的迅猛扩张,与核电建设相关的市场也将被引爆。
争相上市
6月2日,中国核电开始网上申购,吸引了1.69万亿元的认购资金,不仅创出了去年IPO重启以来单只新股之最,也令中国核电比肩A股历史上如中国建筑[-1.02% 资金 研报]等超级大蓝筹。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由于申购机制不同,相比上轮牛市中发行的大盘股,中国核电在冻结资金规模上可能更胜一筹。
而从其公布的网下配售名单看,145家配售对象中,有99家来自公募基金,26家来自保险资金,12家来自财务公司或券商自营,几乎被这三类机构“三分天下”,机构集中度之高,也为去年IPO重启以来所罕见。
据悉,中国核电总资产超过2200亿元,是首只在A股市场上公开发行的核能发电行业股票。此次公开发行不超过38.91亿股,约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5%,每股发行价格3.39元,募集资金约为132亿元。其中4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31%,其余的91亿元则全部用于福建、浙江、海南和江苏四地的10个核电站建设。
去年12月,中广核旗下的中广核电力就已抢滩港股,在港股市场募集资金245.3亿港元,成为全球唯一的纯核电股。6个月之后,中核旗下的中国核电也不甘落后在A股上市。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核和中广核的资产负债率都已逼近75%的央企资产监管红线,巨大的资金需求迫使各大核电企业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
而有消息称,中国核建预计7月可上市。5月29日,由国家核电和中电投合并而成的国电投也在多个场合宣布将尽快整体上市。
一时间,可谓所有的核电巨头都在扎堆上市、抢占先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陈占明教授表示,“中广核与中核将核电资产单独打包上市后,核电独立上市可能成为潮流。”
针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提出的“核电巨头为何集中在这一段时间争相登陆资本市场?”卓创资讯分析师王宁表示,核电巨头之所以集中在这一阶段上市,是因为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已经成熟,现在是最好的上市时机。现在国内大部分的行业都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但现在上市的核电股都是核电运行机组,都是各大核电集团有优势、有稳定现金流和盈利的资产。加上现在外部的大牛市,基本上所有利好因素都在这一阶段集中体现了。上市是公司融资的重要方式,预计中国的核电建设规模将迅猛扩张。“而随着核电建设的加速,与之相配套的相关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千亿市场
近年来,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我国核电审批速度有所放缓。而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重启,核电建设将迎来高潮。按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设定的目标,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00万千瓦。
“现在核电建设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今年全年的批准项目有希望达到8台甚至10台机组。如果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就可以说核电的正常建设已经恢复了。”在2015年年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这些机组又能在60个月之内建成,离5800万千瓦的目标就很近了。实现5800万千瓦的目标,还是有希望的。”
张华祝告诉记者,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预计年内将有6-8台机组开工建设,将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将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成为核电重启的关键之年。而按照计划,未来五年内,我国需再开工建设40台核电机组,至少需投入6000亿元。
据记者了解,在核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中,核电设备投资占50%左右,是核电投资最主要的环节。核电设备包括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三部分,分别占核电站总投资的23%、15%和12%。如果按照12000元/千瓦造价计算,一套10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总造价为120亿元。按上述比例计算,核岛投资为27.6亿元,常规岛投资为18亿元,辅助设备为14.4亿元。
而随着核电投资重启,核电铸锻件、核电主设备、核级阀门和核电HVAC设备等细分行业也有望全面复苏。
6月7日,上风高科[-5.19% 资金 研报]公告称,公司已被确定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清核电厂项目5、6号机组核岛风机设备的中标方,中标金额为2191万元。
除此以外,据记者了解,核电建成后的运行期内,设备的大修和日常维修都需要各种服务,如某些辅助设备的更换,检修物件、消耗材料的提供等。另外,核电站的运行周期都较长,所以将对市场形成持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全球新兴核电市场逐渐增大,将为我国核电设备出口提供巨大的海外市场与机会。张华祝表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的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我国在核电开发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已经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核电“走出去”将与“一带一路”紧密相关,将成为我国能源企业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王宁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预计核电出口也将持续取得突破。“最乐观的预计,核电机组未来15年潜在出口空间有980座左右,远大于国内100座左右的市场空间。而未来80%左右新开工核电机组将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王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