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德国初创企业中环保企业占比不到14%。现在,每7个德国初创企业中就有一家属于环保领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工业增长也曾导致德国环境严重污染。“只是现在人们看到德国的蓝天白云和流水,就把之前重度污染的历史给忘掉了。”德国环境部排放控制、设备安全和交通分管司司长萨洛蒙幽默地笑称。
目前环境技术和资源利用效率对德国经济效益的贡献已经达到13%,按照德方预期,至2025年将增至20%以上。拿出这些数据的德国试图证明,经济增长可以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
4月底,德国大使馆举办了一场“环境创新——中德共塑”的环境会议,讲述了“德式”环保促增长的经验。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对表示,初期环保成本较高,但从经济角度而言,节约资源非常值得,德国的经验是在初创阶段提供一部分补贴,譬如在风电等领域。
实际上,上世纪60年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如鲁尔区和德国东部一些地区,后来都曾经历了艰辛的治理。
柯慕贤称,当时摆在德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工业化;一是改进技术。去工业化对德国来说不是一个选择。
在经历技术转型之后,自1990年起,德国工业有害物排放减少了60%以上;目前德国在世界环保技术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达约14%。德国也孕育出充满活力的环境技术产业群:环保相关的企业中,有90%都是中小型企业。
柯慕贤表示,德国成功实现可持续的工业增长的关键在于运用先进的、节约资源的生产工艺。
在如过滤、测量和控制、节能、回收及废物处理、水资源管理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电动汽车领域,德国的技术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中国环保领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性正在显现。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胥树凡表示,“环保三大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涉及的环保投资超6万亿元,将带来环保产业爆发式增长。
参与会议的相关部门人士也认为,中德合作,不仅仅是在技术转移方面,如何像德国一样进行有效的制度建设同等重要。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表示,光有技术不行,制度上也需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