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县城的西南角,翠湖生态湿地公园里樱花、海棠花正在盛开,翠湖边的芦苇、美人蕉摇曳生姿……近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翠湖公园,只见市民正在湖边长廊休憩、聊天、下棋。陈女士正带着孩子在玩水,她告诉记者,去年孩子在翠湖里游泳后,一直惦念着再次来游泳,不过现在天气还冷,不适合下水,所以先来玩玩水,“解解馋”。
翠湖是浦阳江浦江段最宽的江面,也是被评为可游泳河段。但这里曾是废旧塑料、违法水晶加工企业的聚居区。各种污水直排湖中,使翠湖成为远近闻名的臭水湖、垃圾塘。
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从2013年开始,县里关停取缔了流域内养殖场17家、废塑加工点38家、水晶加工企业1400家,累计拆除违法建筑8.3万平方米,建设污水收集管网2900米,区域内1092户3490人生活污水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整治,翠湖水质从劣五类稳定达地表三类水要求。“翠湖已成为浦江人纳凉休闲的胜地、家门口的天然游泳场,完全免费。”施振强指着湖边一块电子屏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电子屏上显示有气温、水温、水质各项指标等实时监测数据。
运用系统思维解决水污染问题
大幅度减少污染严重水体等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所重点要求的。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表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如何才能实现《水十条》规定的目标?环境保护部表示,水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系统思维,于是,《水十条》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
其中,《水十条》提出了控制排污、促进转型、节约资源等任务,构建水质、水量、水生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协调推进的格局。环保部认为,这意味着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分子,尽量做“减法”,以治水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水量作为分母,尽量做“加法”,坚持节水即减污,以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生态用水实现节水增流等。
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因此,《水十条》明确了主攻方向,以取缔造纸、电镀等“十小”企业、整治十大行业、治理工业集聚区、防治城镇生活污染等为重点,全面推动深化减污工作;通过划定禁养区等措施,提升规模化养殖比率,实现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等针对性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
记者采访发现,用系统思维解决水问题在浙江得到进一步深化。浙江省环保厅厅长、省治水办常务副主任徐震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确定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路线图。
他说,“‘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从社会反映看,老百姓对污水感观直接、深恶痛绝。从实际操作看,治污水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治好污水,老百姓就会竖起大拇指。通过治污水带动,‘五水共治’铺开一年在浙江已成破竹之势。”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培育支柱产业
关于实施《水十条》需投资2万亿元人民币的说法,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这并不是说政府将投入这么多钱来治污,而是整个社会的投资。即政府在治污投入的同时,也需企业承担投入,还有一部分投资是通过市场机制、价格税费来解决。而《水十条》实施反过来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拉动环保产业发展,影响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关系,优化整个产业结构,进而产生更大的利润。
环保部认为,要解决《水十条》需求的巨额资金,在积极发挥政府规范和引领作用的同时,必须用好税收、价格、补偿、奖励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水十条》关注环境保护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调节作用。提出对国内企业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设备,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等免征关税;研究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分期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涵盖居民、非居民以及农业用水等领域;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如地下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等。
据环保部等估算,实施《水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5.7万亿元,累计增加非农就业约390万人,使服务业占GDP比重增加2.3%。
对《水十条》明确提出的先进适用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包括系统设计、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业等。吴舜泽说,“这些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导向,相关领域、企业要看到这一点,尽早跟上潮流。《水十条》将会有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这些产业在5年以后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编织“天罗地网”重拳打击违法行为
尽管新环保法已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但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水十条》要求重拳打击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实行“红黄牌”管理,对超标和超总量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零容忍”。处罚措施包括按日计罚、移送司法机关、限产、停产等。
对违法排污屡禁不止、部分区域排污不降反增等问题,《水十条》提出,各市、县应自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即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监管网格,逐一明确监管责任人,确定重点监管对象,划分监管等级,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并向社会公开。
据悉,河北省已在172个县(市、区)、30个开发区、2千多个乡和5万多个行政村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上下级网格间、环保部门与企业间,层层签订监管目标责任状。湖北荆门市将漳河水库周边30多个村委会、居委会书记、主任聘为义务监督员,组建了漳河流域生态环保村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