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渡口因重钢而设,因重钢而兴。
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正发展成为环保产业龙头
重钢整体环保搬迁后,老“钢城”产业如何重构?大渡口区的回答是:坚持实施“新区品城”战略,依托全市唯一的“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环保综合服务业、环保高端制造业,打造集金融服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生产制造、企业培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环保产业聚集区,走上绿色转型新路。
挑起全市环保产业大梁
今年2月9日,市政府审议通过了《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环保产业年销售收入13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成为全市千亿级的先导产业。
《规划》认为,发展环保产业是顺应世界经济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市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规划》提出,要培育大型环保综合服务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环保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环境仪器及环境修复、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环保服务业集群八大环保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环保产业3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环保企业6家。一批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新兴业态为代表的环保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的八大优势产业集群。
事实上,对于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落地,我市早已着手谋篇布局。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去年11月落户大渡口区的首个环保产业园——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
作为落户大渡口区的主城唯一的环保科技产业园,该园从定位上就被赋予了产业领军的重责,挑起了我市环保产业的大梁。
“一园三区”打造百亿产业
据了解,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位于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占地1400亩,采取“一园三区”发展模式。
“一园”指环保科技产业园,以建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三区”一是建桥A区,引进发展环保企业总部办公、高端环保服务业及环保专业市场;二是建桥C1片区,定位环保综合服务基地,引进发展中小企业办公、环保教育培训基地、环境监测服务等;三是建桥C2片区,定位高端环保制造基地,引进发展包括垃圾焚烧核心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
产业园一期投入30亿元,预计引进20余环保科技项目,打造集金融服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生产制造、企业培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环保产业聚集区。到2025年,计划实现产值100亿元。
据介绍,建桥工业园是我市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是首个按绿色环保理念建设的工业园。到目前为止,建桥工业园共建成森林绿地30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2.5%,绿化覆盖率达45%,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绿色竞争力”。
“发展环保产业是大渡口区继重钢环保搬迁后,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城市三大转型,实现‘新区品城’目标的战略决择和重大举措。”大渡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有关要求,大渡口区为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确定了环保产业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为此,大渡口区委、区政府明确以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契机,举全区之力,将环保产业培育成大渡口区首要支柱产业。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布局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2014年底,大渡口区与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市水务资产公司、苏伊士环境集团共同签订了《环保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四方合作,来整合资源发展环境综合服务业及高端环境装备制造业,实现政企合作、整合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同时,产业园还组织协调重庆德润环境公司、苏伊士环境集团、重庆渝富集团、重庆环境科学研究院,四方共同签订了《重庆德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合资经营合同》,组建环境修复公司、投资环境修复产业,发挥各自的资本、技术、资源、市场优势,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至此,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内已拥有德润集团和占领市场份额三成以上的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领军企业——三峰环境产业集团两大龙头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始构建产业链,通过收购、整合、合作等形式聚集上下游企业。
目前,三峰集团正发展成为产业龙头,将发展环保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等环保产业,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高端产业链,着力打造环保产业集群。
“龙头引领效应通过融合价值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战略协同,共同打造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园区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