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能源电动汽车这么大一块蛋糕
想分的不止富士康
还有小米、乐视甚至互联网三巨头
其中最先有实质进展的当数乐视
如果留心的话,会发现近两年在中国刮起的特斯拉风正在减弱,普通人对其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没了,有钱人也很少因追时尚一时冲动而豪掷千金了。
没有了中国消费者新鲜感支撑的特斯拉,不仅销量衰减,而且陷入了亏损泥潭。2014年年底,特斯拉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吴碧瑄被确认去职,原本负责中国市场超级充电站项目的总监朱晓彤接棒。这是特斯拉中国不到两年内的第三次换帅,让外界眼花缭乱之余,也让业内看淡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公开统计数据也印证:2010年特斯拉亏损1.5亿美元,2011年亏损2.54亿美元,2012年亏损3.96亿美元,2013年亏0.74亿美元,2014年的前三个季度共亏损2.36亿美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中国市场要脱困,告别“高举高打”的市场战略,落地国产、产品线下探是唯一出路。
但国内电动车市场也正在酝酿一场重大的变局,不仅“代工之王”富士康已经提出了要生产中国的特斯拉,就连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或明或暗地表示要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电动车。
直面冲击却缺少“防火墙”的特斯拉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富士康:代工不成自己造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对特斯拉的觊觎众人皆知。作为世界“第一代工工厂”,早在5年前,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就已为特斯拉供应零部件。这也促使鸿海集团更积极地布局,在汽车模具、线束、电池等领域已经取得成果。
对急于从手机代工业务上转型的富士康而言,特斯拉的出现显然是一个绝佳的机遇。因此,郭台铭并不满足于仅为特斯拉生产一个车用面板,他甚至一度希望能整体代工特斯拉。
但令郭台铭失望的是,2014年9月19日,特斯拉全球销售和服务副总裁Jerome Guillen在成都交车仪式上首次对“特斯拉与富士康联手造车”的传言进行了回应:“富士康不是我们的代工厂,暂时没有考虑合作。现在富士康只是特斯拉很小一部分零部件的供应商。”
这让郭台铭决心自己造车,而且要造中国的特斯拉。打造这样一个高端电动车平台,对富士康而言,并非毫无基础。目前特斯拉有106个零部件来自富士康,这是富士康独有的优势。此外,多年代工的积累,让富士康在电池、电机技术上都有成熟的研发和制造经验。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传统的燃油车,电动车的结构稍微简单一些,其产业链也更加开放。如果做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和供应链在国际巨头手中,富士康不具备复制电子产品的条件,很多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而做电动车,核心技术基本都是可以买到的,特斯拉的电池是松下的,电机是富田的,底盘有通用、奔驰、莲花的帮忙,供应链很多都是奔驰的,特斯拉自己只是做一个设计和集成。这种模式是富士康能够做到的。
所以,富士康要进军汽车行业,电动车是最适合的。富士康可以将其电子产品代工的经验用到电动车上,找到新的蓝海。
现在,富士康的造车计划终于落到实处。
2014年12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和谐汽车发布增发股份公告,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仅仅10天后,和谐汽车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宣布,买下第一个造车的资源——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希望借此“直接进入具有庞大潜力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
按照和谐汽车发言人的说法,造车是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和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共同的梦想,这也是他们最终决定联手打造电动车的原因。
富士康在河南的工厂有三十几万人,经常造访河南的郭台铭与冯长革建立了深厚的私交关系。但对于如何合作,两人都在等待契机。
“董事长一直希望在产业上有所发展。”该发言人称,但传统汽车行业成本消耗太大,门槛太高,不容易进去,现在电动车将这个门槛相对拉低了,也让和谐有了造梦的机会。
总部位于郑州的和谐汽车是一家主营豪华及超豪华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集团,旗下拥有劳斯莱斯等13个豪华车品牌。虽然号称中国第二大豪车经销商集团,但在2013年6月赴港上市前,并不为业界所熟知。
借助豪车市场的东风,2013年,和谐汽车营业收入为83.33亿元,同比增速为47.3%,此前两年增速分别为68.3%和86.6%。
随着2014年国内豪华车市场的下滑,和谐集团的盈利状况受到严重打击。为此,冯长革一直在寻找机遇,对他而言,最佳的转型路线就是将业务扩充至汽车制造。
就在冯长革等待合适时机时,郭台铭也在四处寻找进入电动车整车制造领域的平台。
2005年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富士康通过涉足电池研发正式进入汽车领域。由于同在深圳,富士康经常被拿来与比亚迪相比,后者主攻磷酸锂铁电池,而富士康主要从事锂电池电芯和锂电池组的研发制造。
2014年,富士康开始在电动车领域动作频频。2014年3月,北汽宣布与富士康共同投资开发和生产制造全新一代动力电池及系统。6月18日,富士康与北汽合资成立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公司,所推出的纯电动汽车租赁服务GREENGO公务车已获中国科技部正式宣布引进,作为公务车改革的配套解决方案。9月,祖籍山西的郭台铭在太原出席第二届晋商大会时,宣称将在山西投资超过50亿元,利用山西丰富的能源资源,大举进军电动车产业。
在商业模式、基地建设,以及产品基础都落定后,郭台铭还需要两个重要的平台——融资和销售平台。毫无悬念,在香港上市的和谐汽车与富士康的合作几乎是水到渠成。
值得关注的背景是,绿野的最大股东是国内最活跃的汽车设计公司——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9%。而绿野也是同济同捷从2010年开始涉足专项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试验场。
由此来看,富士康的造车计划还是十分周密的,虽然生产出中国的特斯拉之路还很长,但路已通向远方。
乐视的“超级汽车”
统计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比2013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面对这么大一块蛋糕,想分的不止富士康,还有小米、乐视,甚至互联网三巨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其中,最先有实质进展的当数乐视。
1月20日下午,乐视发布智能汽车LeUI系统,声称将基于乐视云打通智能手机、电视和汽车的操作体验。与此同时,乐视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刘弘宣布,由乐视控股投资的乐视智能汽车(中国)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原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吕征宇加盟担任副总裁,负责乐视汽车在中国区相关业务。潜行了一年多的乐视超级汽车“SEE计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乐视控股车联网CEO何毅解释,所谓的“SEE计划”指的是Super(超级)、Electric(电动车辆)、Eco-system(生态系统)。“在造车的背后,乐视的目标不只是要制造电动汽车,而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汽车互联网生态系统。”何毅认为,既然命名为乐视的超级汽车,在硬件层面就必须具备三个关键词:智能化、互联网化、纯电动化;而除了是一台电动汽车外,它还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平台、内容、终端、应用。
因此,乐视的造车思路是软件先行。新发布的LeUI系统就是整个乐视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乐视生态系统内,LeUI系统覆盖汽车、手机、电视等,给乐视用户提供统一的UI操作体验,从而实现无缝链接,一云多屏。
具体而言,这一系统主要围绕“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乐视生态,通过一云多屏的生态架构,让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智能终端都可接入LeUI系统获取乐视生态服务。以乐视此次发布的LeUI系统Auto版为例,该系统可以实现多点触控、体感动作识别和语音功能,让驾驶者实现盲操作。
此外,该UI系统整合了地图导航功能,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驾驶习惯,提前预测最优行车路线。由于打通了手机、汽车、电视等终端,让驾驶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车况,实时进行违章查询、车况监测、维修保养、人工服务等。在未来的超级汽车上,用户还可以通过挥手、轻点、指向、抓取、聚拢或者摆手等各种手势,控制汽车的温度、调整车内音响、选择播放歌曲、观看乐视网(300104,股吧)影视资源链、改变巡航速度等功能。
那么,接下来乐视具体如何造车?
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此前透露,乐视超级汽车研发设计放在硅谷。北京、洛杉矶、硅谷将会成为一条“北洛硅”线,支撑乐视生态全球化的布局和落地。
经过过去1年时间的发展,贾跃亭亲自组建的乐视汽车研发团队已在硅谷成立。该研发团队成员主要是来自4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传统的汽车制造领域、电动系统、互联网行业、智能硬件行业。
何毅透露,目前其全球超级汽车研发团队已达260多人,有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的顶级专家近日在北京乐视总部参加闭门会议,就超级汽车相关技术、运营和供应链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层次交流,并探讨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国内没有一家是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仍然在外国人手里,尤其是高端技术。”何毅在谈到目前国内汽车的研发情况时说。他称,乐视超级汽车从一开始就自主研发,从零开始,按照用户需求和汽车规律打造一款汽车,“可以说,每个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何毅还透露,除了研发团队方面的准备和搭建之外,针对中国的政策门槛,乐视也在积极参与跟政府的互动,希望按照政府相关的法规成为第一批拿到资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已经开始了,进展很顺畅。”
“我们深知这是一条非常坎坷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有很多人挑战我们,质疑我们,但我们仍然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它,真正打造一款属于中国人的超级汽车。”何毅在乐视智能汽车LeUI系统发布会上的最后演说,让众多业内人士感受到了乐视的雄心和决心。虽然与富士康的联合造车路径截然不同,但路径本身并无优劣,最终谁能造出中国的特斯拉现在谁也说不准,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