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最新刊登署名文章指出,特斯拉汽车即将兴建的超级电池工厂——“千兆工厂”计划可能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但其中也存在相当的隐忧。比如一旦市场需求不及特斯拉先前预期,这一“千兆工厂”将面临生产设备使用率严重不足的问题,那么特斯拉希望通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而促成“廉价电动汽车”量产的承诺也就沦落为“一纸空谈”。
千兆工厂计划存争议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衡量特斯拉未来发展前景的因素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其一是能否迅速扩大电动车产量;其二则是能否有效削减电动车的电池成本。
为了确保可靠的电池供应和降低成本,特斯拉CEO马斯克于上月宣布将投入重金建设电池工厂,以扩大产能。
按照马斯克的最新表态,该工厂将在2017年提前投入运行,锂离子电池年产量将超过2013年的全球用于各类用途的锂离子电池总产量,满足特斯拉年产50万辆电动车的需求,电池组每千瓦时的成本预计将降低逾30%。
然而,特斯拉的这一看似充满“野心”的工厂计划却一直备受争议。《巴伦周刊》指出,马斯克通过建设“超级工厂”来降低锂电池成本的计划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实现这一最终的目标的前提必须是“每年确保卖掉50万辆电动汽车”,因为唯有如此,才能够“消化”该电池工厂的正常产能。
数据显示,2013年特斯拉共售出超过2.2万辆电动汽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该公司预计今年的出货量达3.5万辆,目前的出货数据距离50万辆的目标还有巨大距离。
事实上,《巴伦周刊》于去年6月就指出:“特斯拉必须在2016年之前显著降低电池成本,否则届时公司计划推出的廉价型汽车的目标将根本无法实现。”
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设立了50万辆的销售目标,当然有自己的逻辑——如果电池成本下降,毛利率必然提升,整车的价格也随之跟着下降,廉价型电动车一旦得以推广,那么电动车市场的“瓶颈”就会打开,届时50万辆的销售目标自然不是问题。
除了《巴伦周刊》提及的“销售数量必须达标”外,马斯克的“千兆工厂”计划本身也遭到了质疑。美国媒体分析指出,电池制造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制造和生产,而电动车的制造却主要体现在组装上。后者牵扯到的是人力问题,因此升级换代比较容易,投入培训资金即可实现;而前者的升级换代就“难得多”,一旦需要购入新设备,那么原有的设备就只能当“废铜烂铁”卖掉了。
2松下尚未就合作表态
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电池技术的发展会突飞猛进,很可能不到2020年,技术已经攀上“新台阶”,而特斯拉“千兆工厂”的投入建设期就长达3至5年,一旦工厂成型,再想做变化绝非轻而易举。
松下尚未就合作表态
眼下,按照特斯拉既定的发展规划——积极建造“千兆工厂”已经得到了美国州政府的“力挺”。截至目前,美国共有包括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在内的四个州的政府正在积极说服特斯拉将“千兆工厂”建设在该州,特斯拉也在对自己的选址问题做着积极评估。
不过,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巨头仍然需要一个或两个大型的合作伙伴与其分担“千兆工厂”项目的巨大成本。然而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公司还没有做出投资“千兆工厂”的决定。
事实上,为了满足特斯拉不断激增的电池需求,松下公司已经在本国国内极大地扩大了电池产能,并为此不惜剥离部分消费品业务,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重组。然而在面对是否投资“千兆工厂”决定时,该公司的表现却显得没那么积极。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称,松下总裁津贺一宏(KazuhiroTsuga)日前在东京表示,松下尚未决定是否投资“千兆工厂”,因为这将会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据路透社报道,松下在截至3月31日的本财年以及下一财年的投入重组总费用将超过3000亿日元,而该公司在下一财年的目标是实现3100亿日元的营业利润。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松下不严格计算其新一财年的投入产出比,其新财年的营业利润将“难以实现”。
去年十月,松下公司获得特斯拉为期四年的锂离子电池供应合同。松下承诺,于2017年之前,向特斯拉提供20亿个锂离子电池单元,用于特斯拉目前的ModelS纯电动豪华跑车以及新一代名为ModelX的SUV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