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以来,商水县调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治水思路,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该县新打机井1120眼,维修旧井128眼,新建桥涵415座,清淤沟渠285条520公里,整修道路295条619公里,新植树3万棵,累计投入资金1.52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00万元。
创新项目整合机制。随着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逐年增加,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工程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该县科学统筹规划,成立项目资金整合领导组,由县长任组长,各项目实施单位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水利部门对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新增千亿斤粮食、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项目中的涉水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涉水项目实施中,县水利部门组成3人技术服务组,和项目监理一起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效益最大化。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5.2亿元,累计动用土方152万方,新修生产路140千米,开挖和整修沟渠333.9千米,打井5040眼,新建桥涵2041座,植树造林462万棵。
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商水县有100多万亩农田,农建工程面大线长,该县坚持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落实政策,以奖代补。县财政拿出土地出让金的10%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县重点工程及面上控制性工程,在乡镇和局委实施后,由县财政评审中心进行现场核实,保证质量的工程予以“以奖代补”,目前已投入以奖代补资金1800万元。二是鼓励大户修水利。全县已流转土地31.6万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多家。为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适应集约化经营需要,该县鼓励土地流转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幅增加农建投资。在今年特大旱灾中,仅此一项全县投入资金160多万元,新打机井200多眼,清淤沟渠48条210公里。三是以土方换工程。在新开挖沟渠中,为了解决工程所需资金,该县用挖出的土来抵机械费用,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治理了沟渠。
创新工程管护机制。随着农建项目的增加和不断加大的投入力度,工程建成后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为此,该县进行了有益尝试,对项目区的机电井,确定“浇地用一度电,收费一元钱”,除去0.728元的电费,余下的0.272元作为维修和管理经费。在已建成的变压器房内安装防盗报警装置,与管理人员、派出所长、片警及乡镇政府负责人手机捆绑。一旦出现盗情,4人同时接警,有效防止了水利工程设备被盗现象。同时,依托林权改革促井桥改革,采取“桥随沟走、沟随路走、路随树走”的管理模式,把水利工程管理和林权改革有机结合,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树木轮伐变现后,60%归林权拥有者,30%补偿沿途种植户,10%作为水利工程管护资金。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该县采取四级管理模式,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局下设管理站,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站督促水利工程队进行水厂日常维护;每个水厂设有水管员负责水费收缴。每吨水收取1.5元,1元用于水厂电费和工资,0.3元用于大修基金,0.2元用于水管员工资。此外,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饮水安全的工程维护,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创新奖惩激励机制。为提升基层农建工作的积极性,该县采取了“三挂钩”措施。一是与目标管理挂钩,将农建工作纳入中心工作目标,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年终目标加100分奖励,表现差的单位年终不得评为一类委局和一类乡镇。二是与项目安排挂钩。对表现好的乡镇优先倾斜项目和资金,对农建项目不能及时完成的在涉农涉水项目安排上不予考虑。三是与即时奖惩挂钩。县里拿出30万元,全县农建工作结束后就对观摩评比前6名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差的乡镇进行电视曝光,并给予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