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第六届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综合节水与漏损控制论坛活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就成为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各城市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科学的用水体系,节水管理体制对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推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下面,我介绍一下济南市节水管理体制建设的情况。
一、济南市节水型城市建设概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节水型城市建设概况 济南是天下闻名的“泉城”,也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6,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节水对于这样一座亟需恢复“泉城”特色风貌的城市来讲,是促发展、保民生的大事。 继2002年成为首批“全国节水型城市”后,济南市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完善节水管理体制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市民参与”,将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大节水保泉工作力度,改善城市水环境,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城市节水成果 截止2010年,城市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13.5立方米,较2005年下降了46%;城市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6立方米,五年下降了4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4.5%,与2005相比提高了2.5%。2006年到2010年,城区累计节水量近1.29亿立方米,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同期用水量却减少883万立方米,降幅3%,实现城市用水的负增长。
二、节水管理体制建设情况及作用 济南节水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得益于法制建设的完善,得益于管理制度的保障,得益于科技手段的推动,也得益于节水措施的到位。
(一)节水社会行为体系建设
1、广泛宣传增强节水保泉意识。济南市建立了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主题宣传和知识传播相结合的宣传体系。围绕“节水保泉,建设节水型城市”这一中心,创新节水宣传方式,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组织雏鹰小队“节水小手拉大手”行动、节水先进家庭评选、节水金点子征集等活动,提高社会和家庭节水意识;以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环境日”及“全国科普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组织节水宣传进单位、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2、节水社区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开展节水型社区创建活动,目前已有盛世花城、阳光100、新东方花园等10家节水型社区。社区设有节水宣传栏,定期向居民传授节水经验;聘请义务节水监督员,监督检查社区公共用水设施。全市55万户家庭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人均月用水量大幅减少。五年来,共向社区免费发放节水宣传资料20余万份,提供节水型器具3000余件。
(二)节水管理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节水管理体系。近年来,在市领导的重视下,建立了市、区、单位三级管理体系,现有专兼职节水管理员1万余人,基本形成了 “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纵到底、横到边”的节水管理体系。成立节水型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浓厚的建设氛围。城市节水管理部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多次荣获节水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健全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了《济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济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济南市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办法》、《济南市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济南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00余件,为加强城市节水和供水、地下水保护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3、坚持规划引导。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济南市城市节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严格落实节水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节水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济南市城市节水“十二五”规划》,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已于近期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了这五年城市节水工作目标、措施,尤其在节水技改及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三)节水基础管理体系建设
1、强化节水计划管理。80年代初,济南市开始对市区非居民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扩展用水计划管理范围,全市城区非居民用水计划管理率达到98%。制定了严密的节水计划编制、调整、考核工作流程,做到计划编制有依据、计划调整有根据、计划考核有标准。严格征收超计划加价水费,为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促使用水单位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强化计划用水管理。
2、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工作。组织全市节水型企业(单位)研讨会,全市掀起“创企”热潮,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54.9%。五年来,城区200余家企事业单位实施了水平衡测试,如济南二机床集团万元产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6.77立方米降至2010年的3.10立方米,降幅为54.8%。“十一五”期间,工业累计节水8000万立方米,工业节水和节水保泉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调查》和《绿色空间》栏目进行了报道。
3、规范完善节水统计工作。节水统计工作不断规范、完善。统计指标不断健全,统计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覆盖了钢铁、冶金、化工、纺织、电力、机械、制药等行业,凡月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重点用水大户都纳入到统计报表体系。
4、严格实行节水管理“三同时”制度。济南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新、改、扩建项目节水设计均由城市节水管理机构进行施工图审查,明确要求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目前,节水设施验收又被纳入到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之中,从而有力保障了节水管理“三同时”。
(四)节水工程技术体系建设
1、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针对洗车、洗浴等特种行业节水器具较为薄弱的现状,在洗车行业推广使用低耗水洗车、循环用水洗车设备和器具;洗浴行业推广使用非接触自动控制、延时自闭、脚踏式等淋浴装置。驻济高校重视节水器具推广使用工作,普遍采用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和陶瓷芯快开式节水型龙头,推广使用红外感应、延时冲水装置以及6升以下便器系统。截止2010年底,城区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100%,95%以上的高校使用了磁卡智能系统。
2、企业节水技改工作积极推进。结合我市节能减排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推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研发工作,鼓励企业将节水技改纳入生产技术改造计划,加大对节水技改的投资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用于节水技术改造的资金约3.5亿元,通过改良生产工艺,使用干法除尘、以空气冷却代替水冷却等形式,大大降低了用水量;通过废水处理回用等措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中石化济南分公司投资3400多万元,进行了9项节水设施改造,主要有罐区凝结水回收系统、离子交换 树脂还原再生废水分质回收系统以及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于锅炉用水等,单位产品取水量由0.92立方米下降到0.626立方米,下降了32%,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3、中水回用取得新进展。截止2010年全市建成区域及单体中水设施140座,日处理能力20.9万立方米,日均回用量10万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中水回用量1.34亿立方米。中水回用有力推动了节水保泉工作,对改善城市整体水环境发挥了突出作用。2007年,泉城公园玉绣河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济南大学科技园区获全国节水工程项目“城市节水优秀范例奖”。
三、节水管理体制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1、节水法律法规尚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济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已实施了十几年,指导和促进了全市的城市节水工作。但是随着节水保泉及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法规中的相关条文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需要,在指导城市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尽快修订完善。
2、节水工作的相关保障措施尚未到位 目前济南城市节水工作的相关保障措施还不健全,如缺少开展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的政策保障,缺少鼓励扶持节水减排项目的资金保障等,使节水工作仅停留在政府部门单方面推动、用水户被动参与的局面,各项节水项目和措施得不到进一步推进和落实。
3、节水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尚未成形 尚未建立节奖超罚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节水项目尚无政府专项扶持经费,加之用水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用水单位对节水工作缺乏内在动力。
四、“十二五”节水管理体制完善的重点 节水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除做好上述工作以外,重点要进一步完善以下体系:
(一)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城市节水工作迫切需要完善的法制支撑,要加强城市节水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建设,提高城市节水法制和政策保障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城市节水专门性法规的立法进程,提高节水的法制化水平;二是要积极组织节水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编制与修订,提升标准层次;三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地方法规、政策和标准,目前济南市正着手修订《济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制定水平衡测试、雨水利用等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完善规划体系。节水工作规划是龙头,制定好城市节水规划,提出适度超前的规划目标及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详细规划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非常规水源利用、节水器具使用、节水技术改造等工作,为建设节水型城市奠定规划基础。
(三)完善责任体系。节水管理工作要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挂钩,把节水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节水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及主要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调动地方政府加强节水管理的积极性,强化政府责任。
(四)完善激励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完善责任体系,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城市节水目标的关键,政府要通过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完善节水激励机制。
(五)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强化管理队伍。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水资源管理队伍的素质;争取适当增加编制,解决节水管理人员、机构同其承担的职能和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二是创新管理手段。要加强城市节水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节水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济南市城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