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建筑材料的“绿色化”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发展繁荣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南昌始终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一批批绿色建筑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
如今,南昌正朝着建设“低碳城市”这一目标奋勇前进。
低碳建筑推动城市快速发展
南昌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85平方公里扩大到了现在的240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30万……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南昌对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市建筑节能工作从2005年起步,历经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首批低碳示范城市、绿色生态城区等各个建设发展阶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南昌通过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落实和实施国家和地方的标准规范和体系,确保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2005年至今已完成建筑节能工程1800多万平方米,设计3000多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的设计和施工均达到100%。
为建绿色生态城区打下“地基”
如今,发展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今年1月,我市印发了《南昌市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提出“2014年起,政府投资项目、保障性住房、单体2万平方米以上公建,居住10万平方米住宅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全市力争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建设及管理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完备的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机制,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以上”的目标。
“《实施细则》的出台,是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关人士表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市通过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已达13个,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列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还提出了红谷滩新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要求,未来几年将投入300多亿元建设红谷滩九龙湖片区,九龙湖地区要形成一个40-50万人口的新城,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提供了基础条件。2013年年初,红谷滩新区申报成为了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第一批试点。今年10月,高新区管委会、东湖区政府也向省住建厅提交了申请创建的材料。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拉动内需,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南昌正以创建智慧城市为契机,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出符合新区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绿色建筑面积大幅增加
南昌正处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直接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在保证合理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对既有公共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需求急剧增长。
为此,我市启动了对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尤其是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市教育局在新、改建校舍中,大量使用了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中空双层隔热玻璃,地源热泵等技术;
市卫生系统在现有市立医院大力进行节水改造和供热改造,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九医院等都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水器替换了原有的电锅炉,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电能。
实施地源热泵工程约12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热工程约99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1981.58千瓦、3000多盏led灯改造工程……在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的同时,我市紧抓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工作不放,通过各方积极共同努力下,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同时,我市还提出了到2014年市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及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发展目标。南昌,正一步一个脚印向“低碳城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