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7日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2013年浙江进口工业产品金属矿类不合格率达67.8%,除了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外,还存在严重短重现象。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处长骆江洪介绍,浙江省是工业产品进口大省,2013年全省进口额为870亿美元,列全国第6,其中进口目录内工业产品约4.6万批,货值355.4亿美元。从此次被通报情况来看,包括铁矿石、煤炭、石油等在内的进口资源化矿产品问题较多,有与浙江省机器换人、产业升级息息相关的机床、机械设备,也有关系民生的消费品。
分析认为,进口铁矿石品质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硫含量、磷含量、铁含量、粒度和水分等指标不符合合同要求。进口煤炭主要不合格问题在于全水分、发热量和灰分三个品质指标不合格。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进口石油原油存在较大的贸易欺诈和质量安全风险,比如短重现象严重以及产地为阿曼和巴士拉的多种轻质原油硫化氢含量较高,对装卸港区有较大环保压力。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科科长何涛告诉记者,检验检疫局部门出具检验证书后,企业即可通过证书向外方维权。但部分小钢铁厂及贸易商,因为合同订制比较粗糙,在品质问题上通常会吃亏。
从进口废物原料来看,2013年浙江辖区共进口废物原料1.9万批,495万吨,货值25.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9%、6%和1.4%,检出放射性超标、夹带禁止进境物等环保项目不合格11批,重量6716吨,货值103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75%、216%和570%。货品全部做了退运出境处理。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推进进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强化进口不合格工业产品责任调查和处置工作,完善进口废物原料检验监管工作闭环,加强目录外进口商品监督抽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