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琼认为,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目前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在节能效果方面。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披露,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供热平均综合能耗约22千克标煤/平方米。倪海琼告诉记者,如果全部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则每年可节约供暖用煤约3.45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亿吨。“这主要得益于超低能耗建筑通过其高效保温和新风热回收系统,能从源头上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排放,从而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我国房地产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超低能耗建筑在尽可能大的程度节能的同时能够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而超低能耗建筑采用精细化的设计和施工工艺,高品质的建筑部品和设备,建筑质量和寿命大幅提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超低能耗建筑将带动规划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管理、质量监管等行业的全面升级,将带动上万亿的市场。
在现有技术上水平方面。超低能耗建筑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相关技术已经成熟。我国已建和在建示范项目超过160个,覆盖全部气候区和主要建筑类型,一些项目已成功运行三年以上,实际运行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至于大家都关心的成本问题,倪海琼透露,我国新建建筑如达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增量成本约800元/平米,而多地对于建筑节能都有补贴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不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
对此,倪海琼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在公共机构建筑中率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大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推广力度,特别是在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将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到国家战略。财政等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三是相关部门联合出台鼓励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门窗、保温、新风热回收等关键部品和设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和产业基地,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可靠、有效供给的产业链,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建立从建筑设计、施工、材料与产品供应、评估认证于一体的监管体系,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引导推广力度。虽然各地已相继出台的相关标准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