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3日电(索炜)近年来,国家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各地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研发、应用、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双赢。
作为新型战略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近日,在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熊敬超向新华网记者表示,节能环保产业需要创新商业、服务模式,结合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利用残余价值,并从全链条、多领域做综合服务。
两个“不匹配”需要创新服务、商业模式
新华网:您怎么评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咱们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
熊敬超: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家有深刻的感受,作为公民、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参与者,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
节能环保行业相较于制造业、资源开发企业或者使用企业来说是落后的。 处在这个环境里,作为环境治理企业的参与者来说,环保产业现状和要处理现在污染相比较而言,能力上、技术上或者服务的模式上也不相适应。
所以现在是两个不适应,一个是经济发展和污染物的排放治理现状不匹配,二是治理污染的参与者跟企业所具有的能力和面对的任务不相匹配。
新华网:环保产业在发展的同时,您希望得到哪些支配套的支持?怎么做才可以达到迅速发展?
熊敬超:像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超速发展一样,环保企业产业也应该超速发展,才能够匹配得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怎么超速发展?一个是国家政策的支持,这是环保产业要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政府的重视下,全社会,包括企业生产方式、老百姓生活方式才会有所改变,环保企业才有力量做存量的污染治理,人才才会逐渐聚集。
第二方面是各个企业有主观能动性去投入人力物力去研发、创新。现在环保企业之所以能力不匹配,是核心技术不足,服务模式或者服务意识也不是很足,所以在这两方面提升要投入大的精力去研发,创新服务模式或者商业模式。
新华网:也就是说现在服务和商业模式都不够成熟?
熊敬超:应该是不够成熟的。说和先进国家差距多少年,不好做一个定量上的估计。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原来觉得和先进国家差别20年、30年,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就追上了。所以中国的企业非常有创新性。我觉得3、5年吧,就能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某些领域技术目前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节能、环保结合 利用参与价值
新华网: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节能产业似乎发展速度不能与之匹及,您怎么看待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
熊敬超:原来都在提“节能环保”,但没有真正把这两个事结合在一起做。环保更多的是治理废弃物、污染排放。节能本身含着能源高效利用。要把节能和环保紧密结合在一起,治理废弃物的同时废弃物要变废为宝,尽最大努力利用它的残余价值。
就像高炉煤气的热值只有天然气的十分之一,从环保的角度,只要把它处理了、不排到大气里就OK,但现在利用只有天然气百分之十的废气,进行能源转换,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做到它的效率和天然气一样。
研发成果共享 效益价值分成
新华网:都市环保如何创新技术?
熊敬超:第一,我们自己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公司到2018年所采用和使用的技术,全部是2000年以后成立以后逐级开发,不断的更新换代,自有的先进专有专利技术,都是自己的核心技术。
第二,资金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现在我们在推一个研发的共享平台,建立一个强大的实验研发分析中心,有六大试验室,同时还配备相应的辅助研发人员。
第三个优势,专业齐全,我们有十几个专业。
新华网:产学研结合?
熊敬超:我们来共享这个平台,大学教授、研究所研究员都可以带着相应的课题在我们平台上,我们给它提供硬件条件、提供资金、提供辅助的研发人员。
我们正在探索研发成果共享的机制,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研发成果去申请奖、申请专利后就束之高阁,而是要尽快把它实现到实际应用过程中去,让它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是效益怎样去分配,探索出一个成熟机制。这是我们研发模式的创新。
还有一个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往作为治理企业,针对你某一个排放物做完治理就交工。现在要做到多专业协同,多种污染物同时治理这样一个管家式的、综合性的模式。
对于综合处理,先做整体规划,系统解决方案,逐级给它处理。同时,我们可以引进相应的投融资平台来进行投融资。它是耗能大户,我们把节能和减排的概念相结合,尽最大程度运用它残余能量,在治理这个过程中实现它节能的价值。
我们在运维后期服务过程中不断还可以不断升级改造,达到良性循环,在环保管家式的服务在过程当中,我们尽可能用我们的技术让它产生节能效益价值,这个效益价值你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