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努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作为撬动金融资源向生态环保产业流入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金钥匙”。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部分地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来自这些地区的人大代表纷纷在两会上亮出了“绿色名片”和“绿色招牌”。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谌贻琴表示,“生态优势已成为贵州最为独特的优势,成为一块闪闪发亮的金字招牌。”她介绍说,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两个方案的落地和落实,努力在生态扶贫、生态大数据、绿色金融等方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钱三雄在浙江代表团作主题发言时表示,10多年来,湖州坚持推进改革创新,“河长制”助推“五水共治”,“洋家乐”引爆民宿经济,绿色金融撬动生态资源,改革创新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金钥匙”。
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下,各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被挖掘出来。比如,新疆的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现代农业、清洁能源资源等优势产业,在发展腐植酸绿色产业、清洁能源、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
广东花都率先打造全国首条绿色金融街,推动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7年末,广州绿色金融街进驻企业已近百家,聚集了银行、保险、基金、信托、区域交易平台等各类金融机构。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现实需要,对于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今年安徽代表团提出《关于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议》,建议国家支持合肥市申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目前合肥市已具备高校科研院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量子通讯等前沿科技资源优势和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较为突出,具有申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良好基础。
来自金融界的多位人大代表,也针对加强绿色金融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正逐步由分散化、试验性的探索,向系统化、规模化推进转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标准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标准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便其他地区推广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