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日益增长,水泥窑协同有望转身扮演处置消纳角色
水泥窑协同处置是将废弃物进行一定前期处理后作为替代燃料或者原料进入到水泥生产流程中,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的一种处置方式。
水泥窑协同处置较垃圾焚烧发电更有优势,但却发展缓慢。
从社会效益上,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原始处理量的灼减能力和有害污染排放物的净化能力上比焚烧发电更具竞争优势,能够避免飞灰和二恶英问题,同时减少30%CO2生成量。从经济效益上,处置等量的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标煤量是焚烧发电的两倍,且目前单吨垃圾处置的补贴不到焚烧发电的一半。从投资成本上,水泥窑处置只需技改,仅为焚烧发电的25-40%。尽管如此,我们2013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垃圾仅为180万吨,不到焚烧发电处置量的5%,发展滞后主因一直以来政策给予垃圾焚烧发电更具吸引力的支持。
国际比较:政策是最大推动力,水泥窑处置与焚烧发并行不悖
通过对比欧洲和日本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在垃圾处置领域,水泥窑协同处置应与焚烧发电并行发展,甚至作为更优先的序列,而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政策导向的支持。同时,我们判断致使国内水泥窑协同处置起步较晚的几个原因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如:1、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废弃物弃置的变化具有跳跃性,而废弃物管理未能及时作出修订;2、水泥窑协同处置实质性政策于2013年底才正式出台;3、前期水泥行业高速发展,企业缺乏充足的动力进行垃圾协同处置;4、在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下,地方政府缺少足够的激励。
协同处置市场空间较大,是水泥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们测算若水泥窑协同处置到2030年在整个无害化处置中的份额能够达到50%,那么预计每年的利润空间可达400亿,相较水泥行业盈利高点时千亿的利润十分可观,同时也更稳定。即使抛开经济效益,我们认为无论水泥窑协同处置最终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具备足够资金和技术实力,同时对自身在未来水泥行业的整合大潮中能否存续存在一定担忧的水泥企业,或许都应该在水泥窑协同处置方面提前做出一定的布局,以加强自身在并购整合中的砝码。目前华新水泥、海螺水泥、金隅股份在该领域发展相对较快,此外天山股份、华润水泥也均迈出了第一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发展帷幕已经徐徐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