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下,同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备生产企业、充换电设施运营企业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
6月16日,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专家齐聚北京,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工作组(IECTC69)第一次会议。中国主导的《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标准启动编制,与会专家就标准架构、充电漫游角色、工作目标等进行专题讨论。
2017年年初,《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提案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立项,同时IECTC69决定成立第九工作组(WG9),由国家电网公司专家担任召集人,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并牵头编制第一部分——通用要求草案。
《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提案内容涉及认证识别、充电信息共享、业务数据交换、安全数据加密及传输机制,以及其他服务,目标是让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充电服务网络之间实现信息互联、充电互通。
这是国际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标准,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国际化工作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通用语言”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累计达45.1万辆,其中,2014年和2015年销量连续取得高速增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截至2017年5月,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109.3万辆。2017年1~5月,我国电动汽车销售13.6万辆,同比增长7.8%。仅5月份的销量就达4.5万辆,同比增长28.4%。
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联盟统计,到2017年6月底,我国已建设公共充电桩17.2万个,私人充电桩12.6万个。
而要让充电设施对产业发展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标准化。
对企业而言,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是企业和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201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就把世界标准日主题确定为“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意在凸显标准的互联互通作用。这种“通用语言”,同样也作用于电动汽车产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助理、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认为:“充电设施既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电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充电设施标准化工作不仅规范和促进充电设施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对促进电动汽车的规模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多年来,生产厂家各吹各号,电桩建设各唱各调,“车车不一致、桩桩不一致,车桩不一致”,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在产业发展初期,电动汽车生产厂家较多,车辆种类型号繁杂,充换电设备规格型号不统一,设施兼容性差,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所、北京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涛永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讲起来头头是道。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是我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专家,他认为就电动汽车充电而言,标准的统一至关重要。欧、美、日等发达工业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满足技术和市场发展需求。
正是看到了标准对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下,同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备生产企业、充换电设施运营企业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标准体系建设。中国市场—中国标准
2016年10月14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活动在国家质检总局举行,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等19项标准》获一等奖,这是唯一以企业标准牵头申报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从建成国内首个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奥运会充换电站开始,为实现充换电设施的标准化,国家电网公司凭借在电力系统和电网运行等领域的技术实力,联合国内相关单位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攻克了充换电设备制造、设施建设运营、计量计费、设备检验检测等关键技术难题,创新建立我国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累计编制国标22项、行标27项、企标61项,解决了电动汽车推广过程中的充电安全、互联互通、设备检测、设施建设规划、充电计量计费等关键问题,覆盖生产、检测、建设、规划、运营、计量等各环节,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标准保障,有效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
与此同时,充换电标准体系所依托的科技创新成果累计获得国际专利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9项,获得各类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授权315项。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电网公司一等奖4项。
“中国充换电设施标准体系涵盖内容超过国外同类标准。”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管理处处长武斌说到标准时充满自信与自豪。
目前,国外标准主要集中在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方面,在换电设备、计量计费、规划建设和运营监控方面尚属空白,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以充换电设施安全性为例,中国建立了涵盖硬件电路检测、软件安全流程设计等多重安全保障体系,从硬件电路设计、充电交互流程软件识别判定、故障级别分类及处理流程编制等方面保证充电安全。而国外相关标准则只针对设备单体安全性做了严格要求,并未考虑充换电设施系统级整体安全防护。
作为新兴产业,在充换电设施标准制定过程中,坚持“中国市场—中国标准”尤为重要。国家电网公司主动走访一汽、北汽、上汽等国内大型车企,共同开展技术研讨和对接试验。与国内外车企开展以中国标准为依据的车辆互操作测试,推动日产、宝马、特斯拉等国外车企采用中国标准。成功立项IEC国际标准4项,已完成3项,实现了电动汽车领域由我国主导完成国际标准零的突破。目前,中国充电标准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成为世界四大标准体系。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还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充换电设施检测平台,研发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测系统,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充换电设施实验验证中心,获得莱茵集团、UL等多个国际检测机构授权资质,为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联互通,标准深化
2015年年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发布了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作为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5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全面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在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车联网运营中心秦俭看来,新国标的重点是统一了充电设施的通信协议:“充电设施标准的统一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个是硬件兼容性,一个是软件互联互通。而软件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充电设施的信息和数据的互换和共享,有助于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充电网络。”
国家电网公司攻坚克难,不懈努力,率先落实新国标改造,启动了所属4.4万个充电桩的新国标改造,全面提升了车辆与充电设施的适配性。
目前,充换电设施国外相关标准仅实现了车与充电设施的互通,尚无监控系统间数据交换方面的标准,相关投资主体建设的充电设施各自独立运营,较难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充电网络。中国标准明显更胜一筹。依托于此,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车联网平台,实现了分散充换电设施的集中监控与科学调度,使充换电设施运营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更加便捷。
作为新兴产业,电动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能源设备;不仅是人类社会能源转型的具体体现,更是未来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不论是车还是桩,硬件发展、软件升级、智能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标准的不断深化和细化,也将持续推进。
“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积极参与,成效初步显现,任重道远,潜力无限。”刘永东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我国充电设施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国家电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