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9分钟的讲话中宣布,这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复兴),并极大减少美国继续留在这个协定中对经济的危害。现场响起了连续的掌声。
“美国的行动势必在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刚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兴经济体产生涟漪效果。”
当地时间2017年6月1日下午3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的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会上宣布,美国将退出共有194个国家签署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并终止贡献绿色气候基金。消息一发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对于2015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协议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这一协定让世界各国凝聚在一起共同采取行动,遏制地球变暖。
“今天,美国将停止一切对非约束性巴黎气候协定的执行,停止这个协定给美国带来的严峻金融和经济负担,这包括停止执行国家自主贡献和绿色气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特朗普在9分钟的讲话中宣布,这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复兴),并极大减少美国继续留在这个协定中对经济的危害。特朗普的发言现场响起了连续的掌声,美国副总统彭斯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局长普鲁伊特(Scott Pruitt)都在之后的简短发言中赞扬特朗普此举兑现了竞选诺言,并再次证明其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
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普鲁伊特当天表示,这一决定体现了特朗普总统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的承诺。中新网 | 图
但就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半小时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布推特宣布辞去特朗普顾问委员会的职位。他在推文中写道,“气候变化是真实发生的。退出巴黎(协定)对美国或者世界都没有好处。”
“我们强烈谴责美国这一举措。”环保组织是最先表示愤怒和发出谴责声音的,社交网站脸书和推特上已被这类信息覆盖,各机构也都纷纷发出了他们的公开声明。
“特朗普没有被美国公众授权削弱‘巴黎协议’,也不应该在这一正在进行的调研中做出这一重大决定。这种懦弱失败的做法只会使得我们这一组织变得更加强大,因为我们会更努力推动公平和正义的全球气候变化行动。”美国气候行动网(climate action network)执行董事Keya Chatterjee第一时间发表声明。
“将美国从巴黎协议中撤出的决定是对全球环境保护进程的一大损害,将会对当代和后代产生极大的威胁。即便没有美国参与的巴黎协定,依然会是代表最大限度避免环境受损和气候变化的最佳机会。剩下的国家需要继续努力在巴黎协定基础上,早日促使全球变为更清洁、更低碳的世界。我们仍然会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进行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此同时,英国、欧盟等世界领先国家和地区的承诺在此时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环保组织Client Earth的律师Jonathan Church说。
事实上,特朗普这一举措并不出人意料。
在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后,特朗普便任命俄克拉荷马州原总检察长斯科特·普瑞特为美国环保局长——他被称为“一个专业的气候否定者”。2017年3月1日,特朗普宣布第一年美国环保局裁员五分之一,并且停止十多个核心项目。
3月28日,特朗普在美国环保局签署了一份名为“能源独立”的行政令,这份行政命令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求“暂缓、修改或废除”奥巴马政府的《清洁电力计划》。《清洁电力计划》是奥巴马政府环境能源政策、气候政策的核心,要求美国发电厂到2030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32%。而和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强制减排目标不同,巴黎协定正是采取了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模式,每个国家都要提交国家自主贡献。
这究竟会带来多大影响?此前,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建宇表达了担忧,“所有环保组织都提出严重警告,如果美国把《清洁电力计划》推翻的话,每年会多造成3600人非正常死亡,1700人心脏病发作,9万人哮喘病发作,和多达30万人天有效工作时间的浪费。”这些数据,正是来自《清洁电力计划》预计能起到的贡献。
前景并不乐观。有分析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退出不会让《巴黎协定》土崩瓦解,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事件,对地球造成深刻的影响。其他勉强加入这个协议的国家,现也可能会撤销或者降低他们对减少温室气体污染的承诺。
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及国际事务教授迈克尔·奥本海默(MichaelOppenheimer)也在媒体上表示:“美国的行动势必在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刚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兴经济体产生涟漪效果。”奥本海默也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成员,这个机构撰写向全球决策者通报情况的科学报告。
不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对此回应称,“巴黎协定是由194个国家签署、147个国家批准的历史性条约。因此不能基于单独一方的要求而重新谈判。”而我国领导人也有承诺,不管美国发生什么,中国都将采取措施,遏制气候变化。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