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要加快推进以清洁、低碳、高效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清洁能源,开辟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为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我国新能源企业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世纪以来,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据统计,2000~2014年,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年均分别增长26%、45%,远远超过煤炭3.6%、石油1.2%、天然气2.5%的增速。但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富集地区大部分地广人稀,远离负荷中心,要实现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即全球能源互联网,使其成为共同应对人类气候变化的重要平台。
能源互联网破电力能源危机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它最早在2014年被提出,旨在用互联网的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特性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互联网内可以跟互联网一样信息分享无比便捷。与单一的能源形式相比,能源互联网具有安全、可靠、稳定与高效率优势。
当前我国电力能源行业危机重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传统电力结构兼容新能源发电较困难。在新能源战略下,风电和光伏在内新能源装机正在全球迅速增加。这些新能源装机中,既包括大规模集中式发电,也包括小规模的分布式发电,这些新能源发电同样采用并网式发电。不过,由于布局不合理、输配电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易出现“并网难”、设备利用小时低、能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其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用电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供需矛盾也逐渐凸显。电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难以储存或储存成本大。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技术,可以降低电的储存成本,从而在一天的用电高峰和非高峰时间段智能调节,解约资源。
凭借以上优势,能源互联网将大有可为。一方面,能源互联网在安全、可靠、稳定以及利用率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解决了电力系统的接纳新能源的问题;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有利于推动电力资源的协调互补和优化配置。
除此之外,能源互联网还能提高需求侧管理精细化和用户用电个性化水平。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
能源互联网投资潜力凸显
据资料显示,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第一投资大国,以投资增速20%计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与相关产业链增加值将可超过6000亿美元,能源供应与新增能效投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
频繁的政策获利下,能源互联网将逐渐走向实际应用,市场空间不断打开,并成为能源领域的重心,投资价值也将不断凸显。能源互联网价值链中,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用电是主要环节,围绕四大环节开展业务的公司如发电企业、储能企业、电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将迎来发展利好。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链与参与者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围绕能源互联网价值链,又可将能源互联网分为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储能,智能用电,智能能源交易,智能管理和服务6大板块,其中,智能发电、智能电网与智能储存是三大重心,值得投资者关注。
智能发电
以光伏与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是能源互联网价值链的供给侧龙头,将对下游储能和配电网发展。我国能源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将光伏与风电两大装机目标进行了上调,其中光伏装机目标从100GW上升至150GW,风电装机目标从200GW上调至250GW,体现出国家对这两大新能源的重视。
智能电网
目前聚焦在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上,新的发展形势下,智能电网需要追求坚强柔性,提供高质量供电服务,以及在更高层面上“以用户为中心”。
储能领域
从储能的技术路径选择上,抽水储能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规模发展存在瓶颈,而且其无法应用于独立的微电网;而电池储能从规模和使用环境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
在几种电池储能的技术中,目前最有潜力的是锂电池,将是储能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电动汽车储能应用、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电力输配、辅助服务、5个领域仍将是储能未来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克服清洁能源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大规模应用成为现实。由于跨洲跨国电网互联具有显著的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效益,将大幅提升清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到那时,弃风、弃光现象有望成为历史。同时,终端用户面对来自全球供给的能源,将会有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由于全球能源互联网解决了消纳问题,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规模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