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款布艺沙发定义时尚客厅新标准
2015年,国标委、工信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这些标准的颁布,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指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来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二是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三是标准体系不够合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标准化管理效能提升。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确立的,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匹配,既阻碍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又影响了标准化作用的发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方案》中明确了标准化改革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改进标准制定工作机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标准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标准化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全面清理和修订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整合现行各级强制性标准,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环保等领域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缩减推荐性标准,推动向公益类标准过渡;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选择部分领域开展试点,允许企业自主制定实施产品和服务标准,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制定工作,以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标准上水平。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通过改革,我国将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质量标准化工作一直是协会深化行业服务的重要抓手,中国家纺协会会长、全国家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杨兆华在2015年全国家纺标准化工作年会上结合国务院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出台之际就指出,团体标准的推出是对原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系的补充,首要工作应做好团体标准的顶层设计:家用纺织品作为终端消费品,现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侧重于产品基本质量及安全要求的考核,倾向于指导企业生产和市场监督,应是最低标准。从完善标准体系的角度,团体标准应区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提升行业质量水平、引导健康消费的层面进行探索,团体标准应更加贴近消费者,力求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广泛性及可追溯性。
为更好的贯彻国务院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正积极推进家纺行业社团标准的研究工作。现阶段,协会从团体标准顶层设计着手,主导制定《家用纺织品分类》国家标准,在理清家纺产品分类的基础上,正在对社团标准定位、实施及推广等应用层面的操作细则进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