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青海省确保三江之水更清更净

2016-03-24    来源:青海日报
0
[ 导读 ]:东部河湟流域,昔日荒凉的山塬河谷染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西部柴达木盆地,网围栏封育区的白刺、沙蒿等沙生灌木林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原色;南部三

东部河湟流域,昔日荒凉的山塬河谷染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西部柴达木盆地,网围栏封育区的白刺、沙蒿等沙生灌木林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原色;南部三江源区,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星星点点的湖泊交相辉映,玛多县再现出“千湖之县”的迷人风姿……在众多的生态保护工程中,近年逐步兴起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而独领风骚,在青海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本周是中国水周,三江的经典变化正好与此相互辉映。

长江、黄河、澜沧江从青海高原启源滥觞,滋润着中原大地的千里沃野,养育着江南水乡的锦绣山河,呵护着云贵高原的十万大山……

“青海作为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江河。水是青海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之一,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青海的水,直接影响到中下游省区的发展大局。因此,在以保护为核心的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水生态文明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青海省水利厅厅长陈兴龙对青海的水情有着深刻的认识。

2014年,省水利厅率先提出在全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水利厅的牵头组织下,清华大学、青海大学集中专家学者历时两年的不懈努力,立足青海省水资源禀赋和水生态条件的《青海省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3-2030年)》编制完成,并通过国内多名院士、专家审查把关。方案提出了“稳固生态屏障、丰盈中华水塔,依靠科技引领,支撑倍增跃进”的总体规划思路,明确了三江源水生态保护、湟水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环青海湖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生态保护、“天河”调水工程、青海智慧水利云等重点项目,对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意义重大。

2015年6月,海北藏族自治州正式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总投资64亿元,打造“人水和谐、水清草绿、保障有力、现代高效”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的大幕由此拉开。

初春的刚察草原乍暖还寒,哈尔盖河厚厚的冰盖还没有消融。哈尔盖镇切察村多德老人悠闲地走到院子里合上电闸,一股清冽甘甜的清水从管道喷涌而出,水槽旁顿时挤满了牛羊……“再也不用赶着牛羊到5公里外的哈尔盖河饮水了!”看着争相喝水的牛羊,多德老人感慨地说。

刚察县水利部门负责人郭守洋介绍说,“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我们通过建设管道引水工程、小口机井项目、土井等不同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牧区用水难的问题。”饮水安全工程是海北州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工作。据统计,2015年,海北州投入资金1.5亿元,实施了53项工程,解决了近6.8万人的饮水问题。截至目前,全州214个行政村、所有的自然村和134处寺院、宗教活动点全部实现安全饮水,通水率达到100%。

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是青海湖北岸湟鱼洄游的必经之地,如今河道已经建设一新,渐次铺开的阶梯式建筑物向草原深处伸延,备受世人关注的湟鱼“生命通道”已然打通,静待圣湖精灵生息繁衍的年度盛典。“为了拯救湟鱼,我们实施了总投资3672万元的刚察县湟鱼洄游通道及湟鱼保护水生态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资金3100万元,工程将在今年湟鱼洄游前全部完工。”郭守洋说。

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美丽海北”的基础支撑。2015年,海北州启动了西海镇金银湖水环境治理及生态长廊建设工程,在西海镇、三角城镇开展了“林水会战”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施了祁连县环八宝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浩门镇城区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海北州已累计投资4.2亿元,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步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西宁扼青藏高原东方门户,踞古“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要冲,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人烟密集之地。缓缓流淌的湟水河穿城而过,哺育着这颗青藏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西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13.1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570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近1/4和1/20。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3年,投资65.35亿元的西宁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开始实施,古城西宁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幅“水在城中走、城在水中游”的亲水、近绿、怡人的写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麒麟湾旁,昔日浑浊的南川河悄然变得清澈起来,碧波荡漾的河水映衬着拂堤杨柳,惬意美景令人驻足徘徊;小峡河口,曾经泥沙淤积的河道水面宽阔,宁湖湿地引来众多水鸟竞相嬉戏;北川河畔,河道防洪工程与错落有致的生态廊道相映生辉……西宁市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湟水流域水环境带来了显著变化,日渐增多的清澈水面为古城西宁平添了许多的人水和谐的水韵华章。

西宁特钢集团公司是西宁市节水示范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投资3.41亿元,利用持续发展的节水新技术及工艺装备,对供、用水系统进行不断的节水技术升级改造,建成了日废水处理能力2万吨的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全面提升生产工艺水的循环利用效率,累计实现节水量2066万吨,累计减少外排废水约1333万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1%。”

在近两年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西宁市累计投资53.20亿元,建设实施了湟水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工程、西宁防洪流域管理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北川河(核心段)综合治理工程和宁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由29.63%提高到35.61%,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0%,水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控目标。

生态故事

“草原是我们牧民的命根子”

初春,沿着308省道从玉树藏族自治州前往治多县,在县城外的加吉博洛镇日青村看到一位60多岁的牧民行走在草原上,不时弯腰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饮料瓶和塑料袋装进编织袋中。镇党委书记魏锋指着牧民的身影告诉记者:“那个老汉是日青村的前党支部书记玛德,现在是草原管护员。”

玛德每周都会花两三天时间到日青村草原各处走走,如果发现乱砍乱伐、滥捕乱猎、乱采乱挖等破坏草原植被行为会制止,还要及时向县草原保护站报告草原火警、火灾隐患等情况。每次出门时玛德都会带上一个编织袋,巡护草原的同时也把丢弃的垃圾捡上,回来后放到村里的垃圾集中点,然后组织村民将垃圾运到县城的垃圾集中处理点,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玛德就一直在重复做着这些事情。

其实,在日青村像玛德这样的牧民不止一人,牧民群众对自然有着敬畏之心,环保理念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并成为大家的日常行为,如牧民们会自觉将自家的生活垃圾拿到村里的垃圾集中点,他们不会猎捕野生动物,挖完虫草后会将铲起来的草皮填平……

就在去年,日青村发生了一起外来人员猎杀白唇鹿的事件,玛德和村民们发现后马上报警,最后盗猎者被抓住。日青村野生动物较多,有温顺的黄羊、岩羊、白唇鹿,也有祸害牲畜的狼群和棕熊,玛德告诉记者:“狼群和棕熊是我们这里的两大害,经常袭击羊群和牛群,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会去猎杀它们。”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政策导向更强化了牧民群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加吉博洛镇拥有可利用草场12.7万公顷,可承载10万头只牲畜。但目前全镇只有牲畜3.5万头(只、匹)。玛德家春夏秋冬草场226.7公顷,为保护草场,玛德家硬将原有的500多只羊、200多只牛减到现在的200多只羊、100多头牛,玛德说:“通过禁牧减畜,虽然我们的收入有所减少,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得到了保护,况且国家每年还给我们每个人将近2000元的草原奖补资金,我们家一年下来光政策性收入就有近1万元。”

玛德简单地介绍禁牧减畜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国家政策性补偿来弥补,细想,结合市场行情二者显然不能画等号。但是,今天玛德及日青村的牧民有一种非常朴素的生态理念,用他们的话说:“草原是我们牧民的命根子,保护好草原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没有‘戈壁滩’”

每年立春过后,柴达木盆地进入长达4个月的风季。

青海油田在柴达木盆地有10万多平方公里的油气勘探开发面积,其中80%以上的生产作业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里,施工作业环境保护的“死角”比较多。

大风过后,英东油田生产区沟沟坎坎里都会“聚集”许多白色垃圾,采油五厂共青团组织牵头,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每月一次“爬山涉沟”,为作业区生产现场“护肤”。

“受低油价的影响,青海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经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油田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却一分没减。”井下作业公司经理盛国青说:“为了杜绝油泥水污染作业场地,每一个机组在作业前都要给作业场地铺上一层地膜。为此,公司每年要增加环保成本100多万元。”

大风山、尖顶山是青海油田劳务承包采油的最大区块。过去形容这里的环境是“远看黑乎乎、近看油乎乎”一点都不夸张。2015年,采油四厂对承包区块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源头、污染物、污染面积进行了详细摸排,制定治理措施,成立了专门机构常驻大风山、尖顶山,与承包商一道,逐一对污染点进行治理,回收落地油污进行无害化处理,恢复作业现场“本来面目”。

“现在,承包商在5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原油生产承包区域里,没有环评报告、技术手段、处理措施绝不允许开工作业,一旦发现污染,不仅仅追究污染责任,严重的要清除队伍,接受法律法规处罚。”采油四厂安全总监刘凤和说:“承包作业区已经持续半年多没有形成新的污染,今年将彻底‘旧貌换新颜’。”

井下作业公司40多支作业队伍常年在戈壁滩里生产,无论作业现场有多偏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落实从不懈怠。SO4818-3-1机组在远离基地几百公里外的无人区作业,他们每天将油污、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起来,分类进罐储存,定期拉运到基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队长刘海涛说:“环境保护没有‘戈壁滩’。”

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钟声介绍,2016年青海油田将从严追究环境污染第一责任人,花力气推进重点污染减排治理工程的实施,研发和引进钻井、井下作业废液不落地技术,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论坛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说起水,青海人似乎十分自豪。因为我们地处三江源头,高天厚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中华水塔”是绝无仅有的美称。

但是仔细算一算自己的水情家底,掂掂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扮演角色的份量,我们就会意识到青海水情不容乐观。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青海丰水,青海也缺水。这是因为水资源在季节上分布不均, 3~5月农业灌溉用水的高峰期,来水量只有全年径流量的15%左右,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十年九旱是省情。湟水水资源仅为22.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5%,却支撑着全省56%、52%和56%的流域人口、耕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尤为一提的是,我们经常赞美的一条条母亲河在过去和现在依然是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的受纳水体,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远大于河流的环境容量,水污染的各项防治工作刚刚有了起色,未来任重道远。

近年来三江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生态补偿机制等水生态保护制度尚未建立,还不能适应区域自然环境演变和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安全保障的长远要求。

水是最主要的生态产品之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中华水塔”,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是青海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责任、重大贡献,也是全省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

水生态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中得到解决。首先一个很重要工作就是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播水文化,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风气,使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在实际工作中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确保 青海省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