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发表讲话,针对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提出七项着重开展的改革工作。然而,无论是“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还是“提高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都离不开对于煤电产能的坚决控制。
燃煤发电曾一度被冠以“高污染行业”的名号。而近年来,随着减排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煤电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三种大气常规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3年同比增加了243.8万吨,而火电行业相应污染物的排放较2013年减少了264.1万吨。相较其他排污行业,火电机组装机量持续提高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却大幅降低,可以说,火电行业在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此外,2015年,“超低排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更是将火电厂的污染物控制能力提升至和燃气机组相当的水平。截至去年年底,大唐集团与华能集团旗下超低排放机组的容量,已分别占其煤电机组总容量的25.2%和21%。国电集团更表示,将力争在2018年、确保在2019年,在运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截至今年1月,全国近1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煤电机组,也已超过了8000万千瓦。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2020年前煤电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目标若能完成,燃煤发电行业将得以摘掉“高污染”的帽子。
必须承认,在技术、法规、政策等力量推动下,燃煤发电已成为较为清洁的能源利用形式。但从全局来看,燃煤电厂的低排放并不能作为其进一步扩张的理由,煤电行业的过度建设正在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一大障碍。
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接近37亿吨,其中有超过55%被用作发电。燃煤发电企业作为煤炭行业最大的用户,其发展规模与经营状况都对位于上游的煤炭行业有着重要影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煤炭和煤电双双过剩,部分煤炭企业不愿主动去产能,一度将煤电当做“出口”并参与到发电领域中。大量新建的燃煤电厂暂时消化了煤炭产量,却又进一步加剧了煤电装机过剩。
此外,“弃能源”现象频发,也与煤电装机过剩有关。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用电需求增速放缓的同时,各类电源装机规模却在增大,相关政策仍不完善,新兴的风电、光伏等能源形式缺乏健康引导,在与传统煤电抢占市场时仍处于劣势。
环保部将火电厂环评审批权限下放后,各地政府大量批准电力项目。2015年全年,仅山西、河北、内蒙古三地发改委公布的,就有超过60项火电项目获核准。原本为了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率的政策,从结果上来看却为地方政府保证当地GDP增长提供了捷径。与此同时,也加重了污染源的排放,加剧了电力过剩局面。
为此,国家发改委去年11月发布了《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试图控制火电建设节奏。努尔˙白克力指出,要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对存在电力冗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一批煤电项目核准,缓建一批已核准项目,并利用市场机制倒逼电力市场化改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广东统调装机容量已到10217万千瓦,成为继内蒙古之后全国第二个装机容量过亿的省份。“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各类能源发展迅速,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装机占比达到21.1%。广东电网方面也表示,“十二五”后期,广东省省电力供应已趋于富余。但审批权下放以来仍有大量火电项目未建设,有知情人士称,即便《通知》中对于项目审批进行了约束,已审批项目的建设也基本不会受到影响。若没有进一步的严格控制,这些火电项目恐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加剧广东省电力过剩的局面。
煤炭是我国能源领域一大支柱,煤电行业是我国电力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煤电的清洁是对社会负责的必然需求,只有严格控制好煤电行业的发展步伐,才能保证整个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