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材料研究前沿:十年调查》
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针对材料研究的第三次十年调查《材料研究前沿:十年调查》报告。这次的调查主要评估了过去十年中材料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成就,确定了2020-2030年材料研究的机遇、挑战和新方向,并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建议。
-
35年来,首位华人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
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国科大纳米学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王中林,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
大连化物所利用光能和生物质制备柴油和氢气
近日,大连化物所王峰研究员团队提出并在实验中实现了一种利用光能(太阳能或人造光源)和生物质下游产品为原料,制备柴油和氢气的设想。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能源》杂志上。
-
绿色、简单、低成本:深度共溶溶剂助力电池正极材料回收
针对传统电池正极材料回收所使用的湿法冶金、机械法等技术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来自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Mai K. Tran等提出利用深度共溶溶剂(DES, deep eutectic solvent)来溶解LCO和NCM正极材料。该方法不仅效率高,而且所用的深度共溶溶剂可以重复利用,绿色简单且成本低廉。此外,该溶剂可特异性的只溶解正极材料,电池中的其他材料不会溶解。
-
光动力纳米生物消耗二氧化碳,制造环保塑料和燃料
科罗拉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纳米生物混合生物,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生产各种塑料和燃料,这是朝着低成本固碳和环保化学品制造迈出的有希望的第一步。
-
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团队提出热固性塑料废弃物高值化利用新策略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王玉忠院士团队采用以废治废的设计理念,通过简单的物理改性法将废旧的热固性树脂成功制备成一种孔径可调的油水分离材料。该方法不仅为热固性塑料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而且为油水分离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科技创新唤醒“沉睡”资源 新疆油田稠油产量突破亿吨
曾经80%的优质环烷基稠油需要进口,特别是其开采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已彻底扭转。6月9日,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发布消息,该油
-
挑战2亿度!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安装启动
作为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即将于今年底建成的该装置内的离子体电流可达3兆安培、等离子体温度将超过2亿度,未来将用于开展聚变堆相关关键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并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支撑。
-
变废为宝 香港理工大学研制低噪音路面材料获奖
废弃轮胎体积大,若以焚烧方法处理,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影响身体健康。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研究出利用废弃轮胎制成的材料,既可降低路面噪音,又能带来多重环保功效。近日更在“2018香港环境卓越大奖”中荣获“香港绿色创新大奖”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