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中国节能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许心超处长在中美清洁交通政策与技术高峰论坛发言

2014-12-16 23127
  • 尚蓝
    加关注6
  • 致力节能事业,服务用能企业。

       在这儿交流我首先想表达什么,向大家传递什么,最主导的内容,在这儿之前刚才讲中美清洁能源北京市做了件事情,发布了一个清洁空气,用于北京市周边整体的一个蓝天行动。在这个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做什么,如何和大形势融为一体。

       这样的话呢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举办了一个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行动计划,这就是北京市未来到17年和整个空气清新计划同步的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思路和方案。这样的话,总体来讲我们做了一个方案,方案这里边在做这个过程中有几方面的结合,这个结合,我们把车因为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车作为电动车有它的优点,零排放、提速快,这一系列的优点。当然还有现阶段的不足,不足而且很明显,就是充电设施不齐全,像续驶里程,还有一些最起码所谓的有限和我们每个人的需求相比,而且是和传统车比,总觉得它不如我们传统车跑的快。这实际上是一个心理过程。但是心理过程往往影响咱们最终消费的过程。

       这时候怎么办?同时咱们经常宣传,说我们造了一个车,有什么特征?跑的最远,咱一个公交能跑五百公里,一个车能跑五百公里,完全和传统车比。需要吗?从宣传上需要。实际需要吗?现阶段需要。将来需要吗?不需要。但是呢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和矛盾。

       怎么在现阶段能够把大家实际的技术现状,技术设施的现状和需求能够融为一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集中了几点:

       第一点,我们讲这个车基础设施和运营的协同,需求是什么,车现在是什么,和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什么。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下,我总体上来讲,城市整体大公共交通的需要和需求去解决,而不是一个卖车的思路。卖车的思路是什么,我这个车开发完了,装两百多度电,三百多度电,一次能开发能跑两百公里。你跑去吧,没问题。但是大家知道公交,基础长线像北京市的300路,300在三环跑一圈,48公里。当然我们还有围绕地铁,这种循环线,像我说的360这种线,四五站,五公里内,当然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线路,我们做过统计十公里以内大概占三分之一。所以说整体的公交都变成电动车,也不是一年做到的,也不是两年做到的,而是需要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就给我们留出了技术进步的时间,就留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就留出了我们基础设施、车和我们运营模式结合的时间。我们不能希望一天醒来,北京所有的两万辆公交都换成电动车,不现实,也是不可能。所有的事情经过,在这个过程中,都在于结合。所以我们在没公交,到一个小区三五万人,早晚高峰,基于大家出行的需求,这几个每个小区都不大,咱串起来,搞定,然后支线和干线,这样呢和轨道衔接,北京市的交通轨道发展很快,怎么实现衔接,这就是交通体系的衔接和技术手段衔接。今年在安排公交的时候,做了九百辆的公交车,有一百辆叫微循环,就重于小区的微循环,而且我们整体达成共识,将来再增加微循环的时候,全部可以建成,几公里以内,基础设施建设,一百公里续驶里程,早晚高峰的运营是完全能够匹配需要。反过来讲,我们把现有的技术状况和我们需求,和我们整个交通体系有一个流通的体制,这样的话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整个过程中,一个整体来讲大公交的体系去建,从公共交通来讲,微公交,微循环、干线和地铁之间的协同,对我们来讲自行车分式租赁和出租车能够有机的去结合,这是我们整体上来讲一个系统化的方案和基础设施的车去需求协同解决。这是我们注意到的一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从两个层面介绍。公共交通大思路,我们的计划和内容,推广的重点领域是公交,一个叫区域出租,第三个叫方式租赁,第四个叫末端物流,派送是末端物流。这就是整体的需要和城市的运营安排有机的融为一体,这是公共领域的思路。对于个人我们做了什么,给大家汇报了一下,第一个叫政府做了政策先行,整体上来讲,我们围绕着国家的整体布局,大家看到一个1+1+3+1是一个完成的体系,第一个是整体北京市的小车数辆调控整体,现在五百多万辆,未来怎么办?到17年,北京市规定小客车到6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给他提升到17万辆。拿出接近三分之一的数给新能源汽车,数据的分配是2:3:6:6,今年是两万辆,明年是三万辆,后年是六万辆,后年是六万辆。数怎么来的,有判断,没感受更直白,判断怎么判的?当然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于所有的预测方法和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车的状况,基础设施的状况,我们没法作一个明确预测。2万、3万、6万、6万这个数,为什么这么安排,我们认为需要两年,车、基础设施和我们消费者的需求感觉我们需要这么个时间,需要这么个过程,不是政策一出台,车它就卖出去了。不是这样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磨合,一会我跟大家讲这半年磨合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整体的说是判断,但市场的判断在哪里,我们判断需要两年时间做基础,然后后续有一个过程和判断,一会我们再看2:3:6:6这么一个安排。一个办法是整体的,具体讲三个细节分别是对于企业服务能力比较强,还有基础设施领域。我们这一个稍微做了一些更完整的,关于物业必须配合建设供电设施的一个通知,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为什么把时间给大家标出来了,我们整个所有的过程,是秩序完善的过程,也是秩序摸索探索的过程,为了出台这个办法,我们去年北京市做了个人志愿者征集活动,总共卖出了是140辆,2013年。在这个过程基础之上提炼现在这个政策,这是第一个,政策先行。政策我们刚才总结了一下,到2017年。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呢?北京市的政策在桌面上,做出了就是做出了,只有你照此执行就没有问题。这就是一点能够让企业根据这个政策去做的属于你自己的客观判断,就像咱们做企业判断,确定的信息就是确定的,不确定性的信息企业再考虑。但是我们把能够传达给企业的确定性的信息都传达了,企业自己去决策。这就像现在我所了解的像大众,宝马一定进来,车在二至四四月份就销售,大众已经宣布一至二月份销售。这样就需要企业自己去决策。这是一致性和攻关性,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把情况给大家看一看,这是前五期的指标配置情况,单位的情况是下滑的比较明显,有网上解读说是因为公车改革,不排除这样的因素,但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对消费者习惯的判断。我们之所以最初这么做一个原因,比如有一个单位,有十辆车,利用七辆车可以出远门,但是你有短途的需求完全可以用电动车,所以说不是一辆车解决问题,是你十辆车通过一个组合来解决一个需要需求。有一个多对多的需求,实际情况可能是我们一个司机只服务一个人。我们这一个司机服务很多人的情况有没有?有,在外企比较多。但是我们很多单位一个司机一辆车服务一个人。像这些让他们接受新能源汽车会更难。所以我们在这里既有客观的公共车改革问题,当然也有对整个大家所有习惯考虑。这些都是将来在我们的政策不断的调整,在探讨怎样把碳排放指标和新能源城市建设,和我们单位购电动汽车能不能结合在一起,把它形成一个闭环去做这个事情,既有我们通过碳排放指标的约束,也通过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完全匹配。这是我们下一个政策需要探讨的事情。从个人的情况来讲,应该说基本上和我们的判断吻合。其中昨天公布的这一期的个人申请的2385,通常的比例85%,审核到审核区到85%,基本上超过两千人,单位申请是上来了,2567,我也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单位上来,因为北京市重点的鼓励叫租赁,我们对纯电动租赁小客车要重点发展。发展的核心原因一个是增加大家的体验,第二个更多的单位去购买。第三个是有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去做。基于这么一个思路我们对于这一块的指标是鼓励的,是放开的。今年整体的北京市交通委配是多少呢,上半年1500辆,十一月份,12月份就是刚过去的,1800辆。同时我们通过这个申请,整体配置了4800辆,这就是市场需求,这也就是政策和市场的匹配,对于市场需求的、政策能不能给调整,这样呢,市场和政策能够协同,而不是政策和政策,市场和市场,两个怎么去协同。这么一个情况,这是给大家一个解释。

       这是上牌数,8月份和9月份为什么一个跳板,大家都不知道,因为中国发不了购置税,购置税一个政策,所以有这么一个变化。基本上是两个平台,前期是在一个平台,现在在另外一个平台。基本上北京市纯电动车上牌量,每天现在平均数据是25到30辆左右,这是单位和个人,不含出租。整体北京现在的上牌数,一年接近3500辆。整体一个数据。我们看到这个数据之后,对我们来讲,还是更有信心。至于发生这个数据的变化来讲,政策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各方参与者明白了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然后就朝着这个游戏规则各自做各自的努力。给大家说几个变化,第一个变化,车企参与进来的非常多,之前大家做这件事情,当成政治层面去做,而现在瞄准市场去做。在这儿像北汽,从最初的出来的车120公里,21度电,到25度电能够跑150公里,到现在12月16号发布上市的能够跑到两百公里,需要30度电。这就是一个面向市场,面向需求的东西。像北京这样大城市两百公里是需要的,因为咱们日常出行是46公里,一来一回,再加上极端天气,再加上漫长的有时候堵车的等候,这种情况也需要。所以说像江辉,车企投入的积极性,它宣传自我,然后产品适用市场在增加,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同时宝马X3加大宣传,像大众也在加大宣传,非常好,这个氛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跟我们每一个车企,跟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是一个可喜的事情。

       第二个可喜的变化是我们的消费者,开始接受,为什么?从上牌量的变化,申请说明大家不断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消费者去试乘试驾,从各方面的感受去接受,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消费者,最终市场在什么地方?在消费者。只有市场和消费者这种匹配之后才能行。

       第三个变化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大家说基础设施进小区很难,进其它地方很难,北京市形成一个机制,在政策驱动下,我们不只是一个政策,我们有政策、消费者、车企,我们的中心和我们政府部门这一套的配套支持。一旦一些小区不支持,不鼓励,我们会去现场和小区进行沟通,最主导的什么呢?是破除什么,不是一句政策就能解决全部,而是解除我们每一个参与者他在担心什么,在顾虑什么,一定要解除每一个担心者的顾虑。只有这样,这个游戏才能做下去,这个事情做下去。所以我们整体上来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物业非常支持,我统计了一个数据,现在北京市个人安装的数量,已经安成的超过5000个,而且北京总有多少个小区呢?物业小区,八千个小区。所以我认为北京新能源汽车推广是什么,是一个开始很慢,这个量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一个爆发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讲,车本身在爆发,消费者的群体要又有一个提升,还有参与的各方,包括物业的态度,这个物业第一个跟他接触时间会很长,第二次呢,因为他熟悉,必然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我清楚的记得一个案例,开始物业沟通两个多月,最终沟通下来。第二个,去年看到他装了,我去买,人家当时一句话,OK,可以。这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耐心耐心再耐心,只有经历这么八千个小时,只要我们车企和我们消费者、政府大家一起能够跟这个物业沟通,同时设计一定要有这个机制,让人有这个积极性,这个事情看似很难,实际上他一旦接触上这个改善非常多。

       还有通州一个小区,物业我认为非常好,把所有的电动车专门有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现在有几辆车呢,7辆,一共有7辆车,按了七个桩。下一步怎么办呢,我们政府部门想过去,过去干什么,能不能够再装一快充,现在都是慢充,现在变成什么呢,特斯拉装特斯拉的,宝马装宝马的,刚性结构的,相互之间是没有关联的。那我要想急的时候充电,去那一块充,没有。要么就跑到公共场合。对于群体性的消费,我们能不能再车位扩充一下,现在是七个,加上快充,稍微的扩充一下,它的服务能力不是7个,可能是变成15个。这个时候我们后续的消费者再买的时候,爆发的太快了,两周变成一周,就能够解决。特殊情况,快充就能够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体的思路和模式都随着我们的实践要改变,所以我们也在鼓励一些小区,或者选择一些小区来做这件事情。而且车企也表示出足够的热情,很多车企去跟我讲愿意做这个事情,我们先去做快充加慢充这种结合,这是一个管理的概念。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慢充加起来,容量不够,但是我们把它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根据容量,根据我们充电合理匹配的东西,而不是我设计一个点,他设计一个点,谁也不够充不上。如果有这么一个合理的结合,可以去协调,这些过程都是我们在不增加基础设施大量投资的情况怎下么去实现。所以一个小区要增容,时间很多,成本很多,谁做,这个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能不能维修基金去做,这是我个人建议而已,个人建议,我们要探索政策之后。但是现阶段我们完全可以慢点去做,我们再根据实践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整体上来讲这是第三个自营模式。

       第四个变化是公用。公用充电设施呢,我们通过几个层面来去讲,大家去看这是我们的政策就不去讲了。公用充电设施呢,发改委在这负责主导这一块。年底我们对社会承诺不低于一千桩。五年之内建立充电桩翻一圈,现在已经建成四个,然后这个十一月、十二月正在加速建成。建还要用,围绕使用我们怎么办,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件事呢,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充电协议的标准,车和桩还不完全不一样,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我们要求所有车企您提供一辆车,由设施建设厂商进行充电桩的延长。这是第一件事情,不然说我们买完车了,这个桩不能用,那个桩不能用,消费者的体验一旦碰到一个沮丧,两个沮丧,三个沮丧的时候,都没充上,他本来就没有多少电了,火急火燎的去到那,满怀希望却带来更大的失望,我们在标准不同的前提下怎么办,就用这种办法。所有的车企拿出几辆车去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基本建成之后,在包括在座有兴趣的,包括媒体,都可以参加。我们组织媒体,组织车企,然后组织我们各区人士,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叫充电桩体验者们。我们到底建没建,能不能用,你需要参与。这样的话也需要我们车企去经营,搞这么一个氛围,什么一个状况,再去做销售会非常容易。说白了,我们想通过这么一个活动增强车企的信心,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增强社会所有人的信心。

       第三个,不光有这个手段还不行,我们车企除了标准造势这个之外还建立了一个互联网平台,大家通过手机APP,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的去找。让大家看得见,找的着,减少消费者的沮丧、不满意。只有这样,他是一个正向的,越累计越正向,如果是负向的话,越来越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咱们建哪儿,也需要各方的配合,在哪儿去建,4S店啊,售票窗口啊,大家的资源都汇集,各种资源,车企的资源,我们基础设施参与的资源,都具备。同时我们建充电桩的时候,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市场在哪儿,充电桩提前办好,提前太多用不了。我们提前半个月建成。整体上来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点了一些创新的一些模式,路灯、车库、太阳能创新成本也都在试点,怎么样他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概念,怎样把现有的资源去协调利用。如果重新去建,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整体上来讲我给大家解释的内容就这么多,到年底,北京市整体来讲车的数量,我个人预计数据在六千辆左右,然后整体的纯电动车会达到上万,明年随着车企在服务,销售,基础设施,大家很快看到比较相对广泛的设施。我们参与的各方,包括政府,包括车企,新能源汽车的申请,我们希望,通过新能源车的推广,为APEC蓝的持续做出微薄的贡献,谢谢大家。

清洁交通 科学技术 中美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推荐访谈

223901

99018

98591

91416

22349

68623

90953

22039

32936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