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江苏泰州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发布(全文)

2017-04-20    来源:
0
[ 导读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

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泰州“十三五”期间聚焦发展的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推进泰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全面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形成了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环境友好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等五大领域的产业体系。全市从事节能环保生产经营服务企业219家,规模以上企业67家,其中节能产品生产企业13家、环保产品生产企业21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9家、节能环保服务企业6家、环境友好产品生产企业18家。节能环保服务业务范围拓展至节能环保技术与产品开发、节能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友好产品开发、能源管理与环境检测、节能环保技术咨询、设施运行服务、排污权交易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302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处于全省中游,已成为泰州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

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先后攻克高效低能耗、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一体化处理设施、土壤多指标快速检测等20多项关键技术,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技术,全市节能环保技术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稀土永磁伺服电机、高效线性电机、节能冰箱、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非晶变压器、空气源三联供空调机组、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器、一体化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环境检测仪器、高效污泥脱水机等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优势。大功率高压(20000kW、10000V)电机、超高效防爆电机、蓄热式工业炉、LED照明等一批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骐电机、乐金电子等企业的100多款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家一级能效标准,200多款高效节能产品达到国家二级能效标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高效布袋除尘器、高效污泥脱水机等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

3﹒节能环保服务业迅速起步。全市已有6家企业入围国家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7家企业获得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证书,32家企业获得环保服务总承包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路灯合同能源管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第三方运营管理已在全市逐步推开。工业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加快实施。生态修复迈出坚实步伐,泰兴市列入全国土壤修复产业化试点示范。全市已建立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4家,工业污染、环境社会化检测取得突破。

4﹒特色产业园区初具雏形。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兴化循环经济园区、泰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姜堰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初具雏形。其中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集聚环保企业86家,拥有污水处理泵阀、船舶污水处理设备、垃圾及固体废物、脱硫脱硝一体化处理设施、分离过滤机、空气源三联供空调器等一批环保及环境友好产品,着力打造产、学、研、用结合,设计、制造、服务、总承包的环保产业链,2014年被环境保护部列为国家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泰州市静脉(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选址建设。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较弱,集成创新能力还需加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较少。企业节能环保装备产品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咨询服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

2﹒总体实力有待增强。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数量只有67家,龙头骨干企业较少,知名品牌不多。节能环保产品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呈现“低、小、散”的特点,还没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3﹒投融资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的机会、额度和长期性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扶持措施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政府采购倾斜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产业发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够通畅。

4﹒服务业发展有待提升。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增加值仅占节能环保产业总增加值的2%,比重远低于全省5.3%的平均水平。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检测等市场化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节能环保产业信息发布、科技咨询、服务代理、产品交易、金融投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发展形势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将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新的机遇和空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为核心的绿色发展规划,实施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目前,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新变化,中国也将抓住这一“绿色”机遇,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大力开拓国际节能环保市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

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节能环保产业释放新的需求和领域。近年来,国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关政策相继出台,能源发展战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十三五”期间,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行动计划”,做好农村与生态保护修复、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护,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将催生巨大的节能环保市场需求,倒逼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泰州生态名城建设为节能环保产业提供新的动力和平台。“十三五”时期泰州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焦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泰州应当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等国家战略实施和国家政策导向机遇,立足市情实际,加快培育新动力,增创区域竞争优势,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市场化发展,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统领,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为导向,以促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大力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由中低端为主向更加注重中高端发展转变,企业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总承包一体化经营转变,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产业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泰州市新的经济快速增长点,为推进生态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落实政策激励机制,完善平等准入、绿色采购、节能与环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满足节能环保市场需求。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强化规划引导,注重顶层设计与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加快示范工程、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示范带动整体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与特色发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全面推进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总承包、建设制造与服务互动并进等经营模式创新,以模式创新激发新兴优势发展领域。

(三)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进入省内中上水平。到2020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比“十二五”期末翻一番。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

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部分节能及水、大气污染防治等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环保产品及绿色产品认证达100个。

节能环保服务业全面发展。节能服务业、环保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占节能环保产业总增加值达30%以上。合同能源管理、“互联网+节能环保服务”、第三方环境污染治理、第三方环境检测等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发展。

规模骨干企业带动力增强。培育新增2家销售收入超20亿元企业、10家左右超5亿元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龙头企业。

三、发展重点

(一)引导高端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重点领域节能环保装备产品升级换代

立足泰州节能环保产业现有基础,在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明显的领域,重点发展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环境友好产品4大类产品。

1﹒节能技术装备。冶金、建材、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技术装备生产和使用,加快发展太阳能、高效光伏组件、燃气、智能电网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节能减排前沿技术为重点,着力攻克超节能高效中小型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二氧化碳热泵、高效大面积双管板式换热器、二氧化碳及R32环保节能压缩机及机组、荧光灯用高性能固汞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优先发展节能家电、新能源设备、半导体照明等产品生产。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锅炉、节能环保型冷轧机等窑炉配套设备、高效电动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装备、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余热回收装置、耐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节能构件、空气源三联供空气空调器等节能技术装备等产品生产。

2﹒环保技术装备。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装备,加快培育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装备制造业。大气治理技术装备,着力攻克脱硫脱氮除尘一体化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重点发展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控设备、钢铁、燃煤发电、以及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装备、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装置、工业有机废气治理装备、柴油机尾气处理装备。水治理技术装备,着力突破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适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加快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装备、水处理膜(高效分离膜)、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发展楼宇雨水收集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船用污水处理装置、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泵阀、农村微动力新型高效污水净化处理设备、水污染在线监控检测仪等环保产品生产和应用。固体废物处理及土壤修复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生活垃圾收集压缩运输装备、高效固液分离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装备、污水处理厂污泥深度脱水技术装备、土壤污染修复设备、土壤污染监测装备。

3﹒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产出率、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着力发展工业废弃物、农业秸秆、建筑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生产,开发利用污泥等产业废物生产新型建材、活性炭、有机肥、生物能源等成套化技术装备。突出资源分检、回收和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加快建设餐厨、建筑废弃物、废旧汽车及轮胎资源化利用工程设施。

4﹒环境友好产品。针对建设低碳型社会、绿色消费及人们健康生活需求,全面推进家居、建筑建材、办公用品、家用电器、包装印刷和乘用车等无污染、对人体无伤害、可回收利用的环境友好产品研发和生产。助推林海集团、双登集团、春兰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电动车生产,力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更大力度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工程

重点围绕锅炉、电机能效提升、余热余压利用、半导体照明、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生活垃圾与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10大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集成化应用,着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建筑行动等五大节能环保产业工程:

1﹒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加大能量系统优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推动企业实施锅炉(窑炉)和换热设备等重点用能装备清洁能源使用和节能改造,全面拓展余热利用、清洁能源设施等节能产品市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6%。

2﹒污染治理工程。围绕提升环境质量,实施环境质量改善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类工程项目,着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加大投入,积极采用先进环保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和医药及化工等行业污染治理技术改造,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装备、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产品应用。

3﹒循环经济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化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实施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及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循环型农业示范载体建设工程,扎实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城市绿化植物废料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建立生物质发电项目、城市绿化植物废料处理、秸秆利用新材料、市政污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着力推进工业废弃物、城市矿产资源再生利用和再制造产业的全面发展。到202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80%。

4﹒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城镇和重点乡镇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地下工程建设,实施污水处理厂废气资源化利用、建筑中水利用和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全面推进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生活垃圾收集、储运设备、中水回用设备、废弃物资源再生设备等技术含量高的专用环保产品研发和生产。

5﹒绿色建筑行动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各类示范区中的新建项目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进节能、新材料、绿色建材、环境友好型产品开发与应用。开发污水脱磷脱氮药剂、大气污染治理药剂、土壤修复剂等高效低成本污染处理药剂。

(三)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构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各具特色、优势突出、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

1﹒加快推进泰兴环保科技产业园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环境保护部确定的“环保服务业试点单位”为契机,以互联网+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服务业和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建立绿色生态园区平台,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及环保产品生产以及集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管理于一体的节能环保总承包服务经营,全面打造企业绿色品牌。力争到2020年,园区内节能环保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2﹒规划建设泰州市静脉(循环经济)产业园。配套建设城市各类固体(危险)废物集中资源化、减量化、安全处置静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符合总体建设规划、方便城市废物处理的地区,建设污泥生物能发电;废旧汽车拆解;废旧家电拆解;废旧轮胎翻新;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石油化工废物的处置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及配套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到2020年,泰州市区各类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减量化及安全处置。

3﹒建设兴化市循环经济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兴化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城市粪便资源再生和无害化处理工程,计划投资3.8亿元,设计建设6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设施1座、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50吨的污泥处理设施1座和60吨的粪便处理设施1座,并建设配套工程设施及环保污染防治设施。

4﹒推进姜堰环境检测仪器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姜堰市传统分析化验仪器产品生产优势,重点研发生产COD在线监测仪、NH3—N在线监测仪、BOD在线监测仪等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的环保在线监测控制设备,精密测试测量、分析仪器,互联网+、高性能智能化传感器、数据采集和远程终端控制系统。

5﹒加快实施姜堰区张甸热处理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以热处理、热锻加热装备、冶炼熔炼设备及配件生产企业为主体,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热处理节能装备产业园区。到2020年,热处理节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亿元,形成热处理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力争发展成国内知名的热处理产业基地。

6﹒规划建设靖江市特色产业基地。依托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光芒集团等龙头企业优势,引导靖江市内相关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积极研发新型节能电机、节能家电及其衍生产品,做大做强节能电机、节能家电特色生产基地。规划建设靖江市环保科技产业园。

7﹒推进泰兴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改造。突出化工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福昌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资源化技术改造、宇新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搬迁改造、固体废物无害化填埋场建设、滨江污水厂中水回用和第三方环境检测中心建设。

(四)着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结合“互联网+”、PPP模式等新业态,以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为主线,重点发展节能服务、环保服务和再制造服务等三大类节能环保类服务业,打造一批从事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推广应用的服务平台和机构。

1﹒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推动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及重点用能单位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改造,培育和树立一批示范项目。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为中小用能单位进行节能诊断,提供公益性节能咨询服务。鼓励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建立“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2﹒全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工程总承包和第三方运行模式。着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运营管理水平高、综合信用好、具有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服务公司。到2020年,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基本实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3﹒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资源再生交易平台,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建设废旧资源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功能的交投站点和交易平台。加快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修复、环境风险与损害第三方评估、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等新兴环保服务业。强化再制造工程技术研发,支持专业化公司利用表面修复、激光等技术为工业企业设备的高值易损部件提供个性化再制造服务。实施产学研协作,建立一批国家、省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为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行环境第三方检测,实施环境监测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服务方式多样化。加快培育一批技术精湛、法理精通、服务一流的节能环保法律咨询及节能环保代理服务企业。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建立由市环保部门牵头,市发改、经信、科技、商务、财政、住建、交通、统计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制订促进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落实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协调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经信部门归口管理,环保等相关部门配合的统一、协调、综合管理的机制,组织产业规划实施、跟踪、督查、评估工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完善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网络,增强行业组织协调和行业自律管理,规范约束行业行为。

(二)落实政策支持。落实节能产业税收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增值税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电价政策和排污收费政策;落实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深入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投资节能环保产业,支持社会资本以PPP和第三方服务等模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支持信用担保机构、绿色发展基金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全面提升节能环保投入调控能力,着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倡导绿色消费。落实政府绿色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及时发布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清单,扩大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范围,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品采购比例。实施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量倍增行动、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计划,大幅提高节能家电、绿色建材、再生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实行绿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成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公众绿色消费。建立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网上博览会,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重点节能环保博览会。着力培育绿色消费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理念和资源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

(四)强化市场管理。强化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制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规范管理体系,完善产品服务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统一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严防恶性低价竞争。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节能环保企业沿产业链上下游加强整合,提升整体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强化环境执法,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形成促进倒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机制。

(五)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密切跟踪国家及省关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推进节能环保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建立合作共同体。在科研院所、企业等层面深化交流,建立信息交换机制,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借助重大项目合作机遇,在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吸取先进经验,承揽境外各类节能环保工程和服务项目;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产业,丰富外商投资方式,拓宽外商投资渠道,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行动计划,加大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着力吸引海外及省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泰创新创业。推行校企联合等新的办学模式,建立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职教联盟,以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内容,加强职业院校对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培养产业技术人才。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职称报考与评定,使人才的规模和结构适应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

泰州市重点企业节能产品“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

泰州市重点企业环保产品“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

泰州市重点企业节能环保服务“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

泰州市重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

泰州市重点企业环境友好产品“十三五”期间发展方向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泰州军分区,驻泰各单位。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0日印发

泰政办发〔2017〕70号

 
 
[ 政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