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四川:印发《四川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6-12-02    来源:
0
[ 导读 ]:川经信服务〔2016〕314号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为落实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

川经信服务〔2016〕314号

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我们制定了《四川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你们紧密配合,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推动我省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四川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及《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充分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全国制造强省,支撑“三大发展战略”实施和“两个跨越”目标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积极顺应“互联网 +”发展趋势,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指导,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为发展方向,鼓励制造企业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

二、主要思路及目标

以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典型案例、聚集基地及示范城市的推广培育为抓手,强化重点项目为牵引、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分类、分业指导,鼓励制造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以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增值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在制造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立足产品开发、质量检验、售后等基本服务,积极拓展创新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优化、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高附加值服务,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展和提升,实现新的价值创造,打造竞争新优势。

到2019年,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规模以上重点行业制造企业初步形成与服务化相适应的生产组织模式与制造服务体系;80%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培育2~5个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行业性定制化生产协助,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无缝对接的服务型制造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云);形成3~8个优势服务型制造品牌、3~6个服务型制造集聚基地、100户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创新设计发展。

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探索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设计能力。在全省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五大高端成长产业等重点领域,深化创新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合规、品牌策划、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强化创新设计对食品饮料、轻工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服务支撑。推动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

鼓励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应用先进设计方法和技术,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专栏1 推动创新设计发展

加快工业设计发展。大力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第三方专业设计企业,引导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鼓励有条件大型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内部设计服务机构形成第三方设计企业,面向制造业开展专业化、高端化服务。继续开展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推动创新设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四川设计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筹建四川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力争协调工业设计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川试点。

培育第三方工业设计服务市场。继续在各市(州)开展工业设计服务对接活动,通过补贴工业企业购买专业设计服务等多种手段,逐渐培育我省第三方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同时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企业。

鼓励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四众”支撑平台、科技园、孵化器和创业基地等积极发展创新设计服务体系,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聚合行业交流、技术研发、实验验证、型式评价、标准制定、水平认证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功能的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在西部及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

鼓励工艺装备创新设计。依托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传统工艺装备,推进工艺装备由通用向专用、由单机向连线、由机械化向自动化的持续升级。

(二)鼓励开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

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专业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满足客户综合需求,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推广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发电、石油钻采、节能环保和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基础的企业,集中整合资源优势,开展设施建设、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专业维修等领域的总集成总承包。引导企业增强咨询设计、项目承接等系统解决能力,面向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承揽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EPC)和交钥匙工程。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承接国际工程项目,带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装备整体发展。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壮大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公司,支持高耗能企业与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对接合作,开展节能培训和节能诊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重点支持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改造。

引导节能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由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节能服务提供商转变,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创新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加强项目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综合节能服务水平。

专栏2 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鼓励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在发电、石油钻采、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支持企业增强工程总承包、建设-移交(BT)、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多种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开展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系统控制、运营维护等业务。发挥财政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杠杆作用,充分利用保险服务功能,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总结先进企业经验,加强典型案例推广,鼓励有基础有潜力的企业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商转型。鼓励发展第三方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支持参与国际重大工程。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制造企业获得国际认证和相关资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重大工程项目,由提供成套设备向工程承包、标准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等方向发展。

(三)推广供应链管理。

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SCM)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组织方式。发挥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同整合,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鼓励行业龙头制造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推动供应链上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金融等各环节有机融合,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和竞争能力。鼓励中小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建立战略联盟,推广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稳定性。

培育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服务能力。拓展信息通信、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提升计划、调度、运作、监控能力。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供应链业务流程外包,高效提供信息咨询、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鼓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与制造业企业联合探索供应链运作的绩效体系和标准模型,促进供应链管理规范化发展。

专栏3 推广供应链管理

推广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支持高端装备、家用电器、饮料食品、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行业面向上游,纺织、轻工、建材、医药、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面向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管理等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总结一批供应链管理先进案例。借四川自贸区获批的有利机遇,鼓励国际及港台优秀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投资四川,推动四川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大幅度提升,提高企业转型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推动生产物流管理能力提升。鼓励制造企业利用技改、创新等多种手段,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生产物流活动,加强系统设计,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面向客户订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鼓励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强化供应链内部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协同协作,鼓励装备、酒业、建材、食品等行业建立以核心企业为龙头、配套企业为基础、战略合作为驱动的供应链联盟,深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协同配合、标准规范、运转高效的供应链组织体系。

(四)鼓励定制化服务。

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电子终端、机械装备等制造企业,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通过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增强定制设计和用户参与设计能力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推进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支持开展大批量定制服务。

(五)推广云制造服务。

支持制造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开放共享,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安全可靠的云制造服务,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专栏4 推广云制造服务

大力推动云制造服务。支持鼓励以“四川航天云网”、“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等为代表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突破资源约束和空间约束,实现企业间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

(六)鼓励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管理从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产品全部生命历程,着力统筹优化产品服务,综合协调产品、用户以及环境利益,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

发展专业化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鼓励发展以便利客户使用为导向,推广电子交互技术手册,完善设备运输、演示安装、设备调试、客户培训等交付服务;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为导向,开展远程在线监测/诊断、健康状况分析、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质保服务;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开展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创新按服务计费模式,健全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作用,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鼓励企业研发应用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软件,获取产品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并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数据服务等功能服务,拓展产品价值增值空间。支持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和相关行业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5 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鼓励开展产品全周期管理服务。重点支持工程机械、特种设备、交通工具、矿山机械、化工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通信设备、电力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企业建立运行监测中心、不间断应答中心等服务体系,通过设备跟踪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进行远程监测、故障诊断、远程维修、趋势预测等在线支持服务;支持家电、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领域企业开展安装、售后维修等一体化质保服务和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

鼓励创新服务计费模式。鼓励专用设备和消费品等领域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体系,创新产品增值服务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直接面向用户、按流量或时间计费的租赁服务模式。

(七)引导发展融资租赁服务。

鼓励核心技术优、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通过建立企业财务公司,进入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明确市场定位,聚焦核心优势,发展特色业务。重点支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机械等生产线、公用设施制造企业与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积极开展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发挥融资便利、期限灵活等优势,提供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服务型制造的宣传、推广,加强动态跟踪,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各级工业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制定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二)政策引导。

贯彻落实国家与服务型制造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价格政策,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企业创新设计和研发成果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推动服务化收入占比超过40%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能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省级工业发展资金设立服务型制造专项,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聚集基地及示范城市的培育,以及服务型制造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提高“事后奖补”比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鼓励有条件市(州)设立服务型制造专项资金或投资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健全完善市场化运作的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三)强化基础。

一是案例推广。在装备制造、油气化工、电子信息、包装建材、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等领域,总结梳理一批服务型制造发展先进案例向全省推广。二是示范培育。在全省“51025”产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以龙头制造企业为依托、重点项目为支撑,认定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集聚基地。同时,通过企业经营、服务收入比重、服务成效等综合评价指标,认定培育一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三是品牌培育。在节能环保、发电、石油钻采、电子信息等制造领域,培育一批国内、省内知名的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定制化生产、连锁售后维修服务等优势服务型制造品牌。四是项目支撑。建立完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重点项目库建设。对入库项目,加强项目的进度跟踪、绩效反馈和归纳提炼。五是深化服务型制造课题研究。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开展对全省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方向、存在问题的深度研究,有重点、分行业和领域地指导全省服务型制造的推进工作。

(四)人才培养。

一是开展全省服务型制造培训、宣传。采取专家培训、案例教学、现场观摩、互动交流多种形式,宣传服务型制造理念,提升全省服务型制造意识和水平。二是建立服务型制造专家库,形成服务型制造政策咨询、行业诊断、人才培训的智囊团,为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着眼制造强省建设需要,支持有关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建立服务型制造研究工作站、实训基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多层次建设服务型制造人才队伍。

 
 
[ 政策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