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1. 从梳理我国光伏应用市场发展脉络来看,早期从最初单一的西部地面电站开发,已经延伸到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推广。国内从未停止探索光伏应用领域的步伐,而光伏农业无疑是我国在光伏应用领域的又一新的突破。
2. 发展光伏农业引领了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潮流,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既播种了绿色有机农业,又收获了清洁能源,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过开发大棚的潜在资源,实现了农民企业政府多赢,光伏日光温室的发展必将掀起中国光伏农业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 路漫漫其修远兮,芜湖市信恒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必将一如既往,在农光互补的征程上虔诚前进——为亿万农民,为子孙后代、为碧水蓝天,贡献持久的力量!
优势
一、农业生产与发电相得益彰
1.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与光伏发电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温室能够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遮光,每个大棚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装机容量设计,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如苦瓜,生长过程中对透光度要求不高,可使用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多安装电池组件,提高装机容量多发电;光照要求高的五彩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则覆盖透光性好的改良太阳能电池组件,降低装机容量,增强透光性。
2. 太阳能电池组件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反射昆虫繁殖需要的蓝紫光,可有效减少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是利用高新科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模式。夏季,受高温影响,大部分保护地蔬菜在6-9月份无法正常成长。传统大棚夏季棚内温度达50℃以上,大部分蔬菜无法成活,只能种植两茬。光伏大棚的优势在这里进一步体现:由于棚顶的光伏发电板减少了紫外线对作物的破坏,光伏大棚的蔬菜品质和产量也优于传统大棚。而光伏蔬菜大棚在冬季能防止棚内热量向外辐射,减缓夜间温度下降,达到保温的效果,免去了草帘覆盖这一工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同样,合理的遮光也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渔光互补的光伏项目则适合种植水生花卉和养殖鱼类,以此达到养殖和光伏双重收入。
二、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
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高且不符合政府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而利用农业大棚顶部建设光伏电站,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农业趋势。太阳能发电是一种环保发电方式,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在配套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提供扶持。对于设计寿命达30年的光伏大棚来说,利润回报期更长远。
三、为当地经济创收,为地区创旅游,为农民创收益
1.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导向
近几年国家频繁颁布了与光伏发电有关的政策,从这一系列政策内容来看,国家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且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包括规划发展目标、补贴标准、补贴期限、资金来源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2. 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
光伏大棚初期建设要大规模向农民流转土地,农户按照折合500kg麦子的价格获得土地流转收入,农民除了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以外,公司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解决“40、50、60”年龄段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不用远出打工并有较好的收入。
大棚顶部是光伏电池板,可以抵抗10级大风,经受暴雨、冰雹等恶劣气候条件,经久耐用,省去了每年更换薄膜的麻烦,降低了劳动强度。光伏大棚使用寿命达30 年,可省去每年换棚膜的大笔费用。光伏大棚的电可并入国家电网出售,使传统大棚的产量和效益提高一倍以上。光伏大棚恒温效果好,尤其是夏季,光伏板遮荫情况下,可以比普通大棚多种一茬,有效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保证蔬菜的四季生产和周年供应,收益比普通大棚翻番。
3. 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打造生态农业闭环
光伏电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首先,建设光伏大棚,1000亩地投入约3亿元(20MW投资3亿元左右);其次,20MW的电站发电后年可形成税收约500万元;再次,在生态旅游上,一望无际泛着蓝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蔚为壮观,本身就是一个观光景点,其内可种植高档花卉苗木、打造生态餐厅或养鱼种植水生植物等,可与周边生态旅游圈形成一条新的生态旅游线。
光伏养殖大棚进行生态养殖,不仅能获得同样的生态养殖收益,同时每年又能增加一定的发电收入,真正实现了循环生态养殖和发电双赢。为新型循环生态养殖和太阳能发电相结合提供了示范参考,具有很大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