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纺织产业“走出去”的动力不断增强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从2000年到2012年,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5%提高到约55%,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从15%提高到36%左右,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建设纺织强国任务的逐步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布局,成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发展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日渐增多,“走出去”的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与制度框架完善为纺织行业建立全球视野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经济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进出口贸易额均占全球11%左右,外汇储备约占30%。充足的经济实力与外汇储备,以及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与资源,为纺织行业全球化布局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自本世纪初确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以来,金融、财政、商贸、产业等政府部门为促进对外直接投资,逐步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制度框架,相关管理措施不断优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增强国际化经营水平。未来,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审批制度不断优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有序推进,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完善。
二是我国纺织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为产业全球布局提供根本动力。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纺织工业逐步进入深度调整转型阶段,转型升级的压力不断加大,进程显著加快。在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加大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以加快纺织从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型。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从有效满足多领域、多元化的国内需求,也要求中国纺织行业在开放性经济中加快树立新的优势。
纺织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充分利用国际高端的人才、技术、渠道等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品牌发展,自主掌握产业链与价值链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同时,突破国内资源环境瓶颈,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海外原料、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为我国纺织产业配套和产业资本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走出去”寻求更优资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是纺织产业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是全球纺织产业布局调整对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助推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世界各国纺织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发生较大变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短缺,土地、水、电等资源、能源供给日趋紧张,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升;同时,节能环保、人民币升值以及棉花管理体制等政策影响叠加,纺织企业的制造成本已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依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原料自由贸易条件,服装加工及棉纺织等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加上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享有关税优惠,即便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与生产效率优势,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明显下降。
当前,国际纺织产业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布局,已是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虽然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却也为我国纺织产业加快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和动力。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基础优势,参与并主导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我国纺织行业有条件在新的国际布局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二、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实践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实例不断增多,在对外投资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投资所涵盖的行业,地域和形式比较广泛。目前纺织对外投资的行业涵盖棉纺、针织、毛纺、化纤、服装、家纺,纺织机械等多个行业。投资地点包括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投资内容包括加工基地,原料基地,市场渠道,高端品牌与技术等,行业对外投资明显具有多领域,多地区,多形式推进特点。
二是是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目前,我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生产能力以棉纺和服装加工为主,主要是利用东南亚地区棉价及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缓冲国内制造成本压力,巩固国际市场份额。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投资棉花、溶解浆等原料基地,解决国内纺织原料资源紧缺问题。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投资成熟品牌、分销渠道、研发中心以及收购高端制造企业,为国内企业加强创新发展提供更有效的高端资源。企业海外投资与国内产业资源互补,合理布局,提高发展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三是立足长远,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做好前期技术准备,有效防范投资风险,是“走出去”企业的共同经验。细致了解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实地调查投资国的投资环境,充分借助专业中介机构经验,全面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前做好海外发展所需的语言、技术、管理等人才储备等,都是必要的准备工作。
同时,立足于有利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建立本土化的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积极与当地经济、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更好融合,真正与投资国建立互信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也是实践“走出去”成功企业的重要经验。
在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企业也反映了许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外部环境方面,不同国家间的制度、文化、习俗等障碍较多,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法律制度不完善、工人技术素质不高等问题,投资环境尚不十分理想。从企业自身角度,缺乏跨国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储备不充分,投资技巧运用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从扎实有效的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的全球布局,提高企业走出去的效率,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形成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三、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加紧落实强国建设任务的重要时期,立足全球视野,充分整合国际、国内有利资源,是顺利完成强国建设任务的重要支撑,形成全球布局、高效发展的跨国产业体系也是纺织强国的重要表现。纺织行业对外投资具有准入障碍少、自由度高的特有优势,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空间仍然充足。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内外统筹,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全球布局,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重要发展任务。
未来一个时期,纺织行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方面将着力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布局,明确“走出去”方向。中国纺织工业从稳定有利的国内环境,不断升级的技术基础,巨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以及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而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和已经形成的一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来看,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在现阶段,纺织企业的对外投资仍应以丰富、补充国内产业发展资源为出发点,以与国内产业统筹布局、协调发展为目标。纺织企业对外投资应着重与国内产业具有资源互补性和产业链协调性的环节,如纺织纤维原料生产及初加工环节、劳工密集型加工环节,以及利用国际高端资源的研发、设计、营销及品牌运营等环节。对此,行业将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和指导,细化纺织行业对外投资的方向与重点,企业应着眼全局发展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做到内外统筹,高效布局,在有效提高跨国资源配置能力的同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加强“走出去”保障。企业做出对外投资决策及开展投资活动,需要大量的信息与专业化的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行业性公共服务体系,是促进纺织企业加快“走出去”的重要保障。行业将在充分总结企业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对外投资公共服务体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将聘请部分专家团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积极促成企业对外投资及合作项目,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投资风险,促进行业对外投资活动更加顺畅、高效。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贸易展览平台,在美国和欧洲已多年主办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的同时,今年纺织贸促会将联合进出口商会在巴西举办专业展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直观、深入了解海外投资环境的机会。
三是深入协调沟通,增强“走出去”动力。针对当前纺织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行业协会将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客观反映行业实际情况与企业诉求,研究提出政策建议。积极辅助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外汇管理措施以及融资、保险、税收等方面的便利化措施和激励政策,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增强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动力。探索在海外整体园区化投资的可行性和措施方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最大限度保护我国纺织企业产业资本的安全。
四是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优化“走出去”成效。企业是“走出去”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积极性,合理加快“走出去”进程,不断提高“走出去”的质量和成效。行业协会将对骨干企业“走出去”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开展行业性示范推广,引导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树立国际化发展的视野,提供经验借鉴。企业结合自身发展规划与资本条件,积极研究现实可行的海外投资发展战略,充分做好相关人才、技术等资源储备及前期准备工作,稳妥开展投资活动。已经在海外进行投资的企业,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及时对海外投资进行升级与调整,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各位来宾,朋友们,实践经验表明,纺织企业“走出去”是十分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充分总结经验,系统研究对策。今天的会议旨在为大家搭建平台,就“走出去”进行专题交流,会议也邀请了多位资深专家和在“走出去”方面具有切身体验的优秀纺织企业家,与大家探讨、共享相关的知识、体会、经验。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充分交流,取得有益成果,会后相互多加沟通合作,为加快纺织产业全球布局,完成纺织强国建设任务多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