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片
3 / 10

2013年十大节能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人物

日期:2013-12-12     点击:210    评论:0    查看原图
郭台铭












2013年节能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一年中节能人才辈出,这些人在节能界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掀起行业的飓风或激起千层浪,下面由编辑为大家盘点2013年的节能行业十大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人物。
   1、节能教父”郑崇华:台湾第一绿巨人
2012年6月,76岁的郑崇华退休了。
   气氛凝重的台达股东大会上,人们感慨地发现,倘若抛开一切功名,性情和蔼的他,跟台湾电影里的乡下老伯并无二致。
然而,在台湾产业界,他却是名副其实的绿巨人。
   郑崇华创立台达的41年间,复合增长率高达35%。台达从一个田埂边的15人小工厂,进化为一个在全球拥有95个营业网点、41座生产工厂、55间研发中心、年销售额高达70亿美元的产业帝国。
   事实上,在英雄辈出的台湾商界,这段创业史算不得最令人惊叹的传奇。若论名气与规模,相比同时代的宏碁施振荣,或是晚半辈的鸿海郭台铭,郑崇华都略逊三分。但若论民众口碑,郑却是罕有的“人人都竖大拇指”的企业家,亦被称为“最被低估的商业教父”。
   郑崇华经营台达电子至今41年的漫长历史,其实可以分解成三个维度来思考。
   一是,在一次次全球产业秩序重构中,一家以工业制造安身立命的企业,如何完成从草根小厂到跨国巨头的平稳进化?在登上产品制造的巅峰后,它又该何去何从?
   二是,在“绿色环保既是道德标准又是经营负担”的纠结中,如何将绿色环保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从而实现道德与经营的知行合一?
   三是,在竞争激烈、潜规则盛行的喧嚣世界里,如何恪守内心的良知,在底线之上摸索出“站着挣钱”的办法,进而形成一种“善有善报、宁静崛起”的商业文明?
   2、比亚迪造车狂人王传福
   他蔑视现有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他觉得专利都是“纸老虎”;他认为什么都可以自己造,而且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他宁愿垂直整合也不肯分工外包;在他看来,再贵的传统能源汽车也不过是堆钢铁零件。
   一直以来,在中国企业界,机会派、市场派、资本派和管理派走马灯似的轮番占据舞台中央,而技术派却总是处于边缘。王传福是个技术派,其论文曾被英国杂志转 载;他26岁就被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创办比亚迪前,他是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了了解汽车,比亚迪的年轻工程师们需要分解一台奔驰车,面对上百万的大家伙,谁也下不了手。一个中年工程师拿着车钥匙,在车身上狠狠地划着,然后说:“行了,动手吧”。这个人就是王传福。
   3、现实版“钢铁侠”硅谷狂人埃隆·马斯克
   5月28日,特斯拉股价当天在美国股市收盘时劲升13.65%,首次突破100美元,收于110.33美元。此后,股价虽有波动,但仍呈上涨势头。摩根士 丹利认为,如果特斯拉汽车发展良好的话,该公司股价可能在一年内达到200美元。在特斯拉股价上涨的带动下,中国股市上锂电池等相关汽车板块也出现了较大 幅度的上涨,投资者预计特斯拉电动汽车取得的成功,或许能够撬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并带来投资盈利及广阔的发展机遇。
   特斯拉电动车今年刮起的热潮以及股价的狂飙,让埃隆·马斯克成为硅谷今年最耀眼的偶像。他是乔布斯之后新的传奇,很可能是更大的传奇,他被称为“史上最牛 创业者”、“最励志的企业家”、或者“超级偶像”。乔布斯曾经是跨越硅谷与好莱坞的创新之神、颠覆大盗,现在轮到了埃隆·马斯克:他不仅创办了包括 Paypal在内的互联网公司并成为亿万富翁,正在以时尚的电动汽车、太阳能充电和太空发射技术颠覆人类的出行,而且个人生活游刃好莱坞,并赢得了一个真 正的好莱坞名称“钢铁侠”。
   14岁时,他就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百万美元。现在,他是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名人之一。他所涉足的领域五花八门。相比花钱买享受,马斯克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喜欢把钱花在将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希望这些项目发展成足以改变世界的业务。
4、半生坎坷的家电大鳄张近东
   福布斯中文版将2012中国年度商业人物的唯一殊荣授予了张近东,49岁的福布斯富豪榜常青树、苏宁集团创始人张近东眼下的处境,代表了中国经济经历从亢奋到常温转变后,一批曾经的明星企业家的命运写照:业务上的直线上升和社会地位上的众星捧月戛然而止。
   张近东在创业之初便别出心裁的使出了第一招——在业界首次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组建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及时上门为 顾客免费安装空调,这为苏宁掘得第一桶金起到了关键作用。1992年,“火炉”南京的空调市场开始启动,苏宁占尽先机,当年就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的第一 大户。3年内,苏宁凭借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就做到了年销售3亿元的规模。
   在惨遭封杀的这段日子里,张近东也曾好意请来八大国有商家的领导一起吃饭,希望大家能和平共处,但那些人毫不领情竟齐刷刷的拂袖而去。不过,这样的尴尬却 更加坚定了张近东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张王牌,苏宁不但没有在交火中败下阵来,反而节节取胜,当年实现销售3亿 元,比上年增长182%,摘取全国最大空调经销商桂冠,保持至今达11年之久。这段广受关注的“苏宁现象”也已被录入高校营销教材。
   到2020年苏宁易购(苏宁专注于网购的实体)的收入要达到3,000亿元。这同样是一个容易授那些持敌意态度的人以柄的做法,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国互联网 公司,也只能考虑三到五年内的事情。但张近东喜欢这样。“我们习惯用两三年时间制定一项战略,然后用三到五年去执行它,网购同样是一种零售形式,我不认为 这有这么不同,我相信我们的执行能力。”
   5、两面性的“代工之王”郭台铭
   如果将富士康看做一个人,它选择了一种很累、很苦但很有效率的活法。从塑料、模具、连接器开始,这个全球顶级的代工企业一点点成型;制造业巨头的思维方式 是严格的精工制造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而枯燥乏味的代工产业特点,遭遇了追求更丰富生活的“新生代工人”;代工领域的增长点已到达瓶颈,郭台铭能否在代工之 外再走出一条路?
   郭台铭一生敢想敢做,快意恩仇,但因为不擅妥协,常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面,既严苛又宽容,既节俭又慷慨,既暴躁又温和,既狡诈又单纯。这是一个发脾气时令人做梦都不想遇到的老板,也是一个在发奖金时令人做梦都希望遇到的老板。
   郭台铭一直对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心存不满,原因之一是他认为王在竞争中采用了不光彩的手段。甚至在富士康与比亚迪诉讼正酣之际,股神巴菲特投资比亚迪以示支持,郭台铭公开质疑,隔空质问巴菲特,是否敢开比亚迪的车子上班。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这些都令代工企业走进了瓶颈,转型似乎是必须考虑的。郭台铭的转型思路是从外销转为重点开拓内销市场,从精密 制造转向科技服务。但是,制造业巨头的思维方式是严格的精工制造与严苛的成本控制,而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以及下游零售环节的思路都与此迥异。鸿海收购夏普 一役也颇为不顺。
   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开疆扩土,63岁的郭台铭,他的战役还在继续。(更多)
   6、像男人一样战斗的“他”是董明珠
   很多优秀中国制造业企业,都是中国巨龙的脊梁。这其中,格力绝对算是名副其实的一家。走过22年历程的格力,在空调核心技术上,不仅打破了外企的垄断,更在很多技术上实现了中国企业“零的突破”。
   不过,格力每每成为媒体焦点,并非仅因为技术,更与一位与格力画等号的商界木兰息息相关。早在任格力电器总裁时,董明珠便以所谓“偏执霸气”,常常“语惊 四座”而闻名。而在2012年5月25日,58岁的她正式独挑大梁,身兼格力集团董事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及总裁三职。
   格力由此正式进入“董明珠时代”。在外界眼中,格力的“人”似乎压过了“制”。
   作为一个女企业家却带着鲜明的“反女性特征”,“柔和”、“亲和力”这些词和她不贴边,“狠”、“斗”是她的代名词;合作伙伴说“跟着董明珠,永远不会 输”;竞争对手说“她走过的路草都不长”;她自己则说“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或许正是这些特质,让她从一个36岁才入行的单亲妈妈,逐步执掌空调 业巨头。董明珠,像男人一样战斗。
   在董明珠的字典里,“没有既不得罪人又能办好事情的方法。”她的自传中将这称为“斗争哲学”。她把在格力的日子形容为,“干了十年,斗了十年。是在与人斗,与市场斗,与自己斗。”
   上任后,董明珠开始有意识地按自己的标准,从奉献精神和挑战精神两个方面培养接班人,但她知道太难了。“有些人现在看起来可能很好,但掌权之后也许就不一样了。”
   7、放权不易的创维黄宏生
   创维集团是以香港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为龙头,跨越粤港两地,生产消费类电子、网络及通讯产品的大型高科技上市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创维已成长为蜚声 国际的中国家电巨子,年产销彩电700万台,影碟机及数字化机顶盒200万台,2002年销售额9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43%;毛利润13.01 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57%;净利润2.271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劲增243%。电视机销售量增长48%达到690万台,跻身国内彩电业三甲。提到创 维,不得不说的一个人,那就是黄宏生。
   创维在今年元旦前发布的一则公告,让业界再次断定创维创始人、控股股东黄宏生将“隐性”回归创维。
   7月,创维数码再发公告,宣布继续聘用黄宏生为集团顾问为期3年,职务是为集团提供有关未来策略发展目标和相关策略及途径的建议;和提供集团其他重要事宜的建议。业内人士则引用创维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言人的话来评价黄宏生的回归:从未离开,何言回归。
   8、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海尔创始人张瑞敏
   张瑞敏,海尔集团总裁,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631亿元(2012年)的全球化企业。
   近日海尔更是牵手阿里巴巴开始强强联合,强势进攻电商。
   据消费市场权威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已连续四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手轮大锤亲自砸冰箱的 张瑞敏,某日,有个朋友到张瑞敏那里买台冰箱,但挑了很多台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朋友走后,张瑞敏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 有76台冰箱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有人提议把这些冰箱以低价格处理给职工。把残次品低价格处理是很多生产厂家都采用的“好办法”,都认为这 样既有益职工又有利企业。
   但张瑞敏不这么认为。他一声令下,76台冰箱被砸成了废铁。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一个职工两年的工资,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心疼地留下 了眼泪。“张瑞敏砸冰箱”成为这家日后中国最大的家电公司的第一个传奇,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质量”两字就这样被牢牢刻进了每个职工的心里,而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美名也开始在社会上渐渐传扬开来。三年以后的1988年12月,海尔冰箱在全国 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海尔对质量的要求仅仅是个开始,随着在 国内市场成为领头羊,海尔进军国际市场被提上了日程。
9、不被理解的偏执狂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1983年,李书福从一部照相机开始创业,先后经历了开办照相馆、冰箱厂、摩托车厂等一系列起伏跌宕的创业历程,直到1997年豪情公司成立,吉利汽车雏 形初现,如今吉利汽车已成为连续两次进入《财富》500强名单的大型跨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吉利汽车历经艰辛。
   李书福坦言,创业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是不能有太多功利的诉求,要不顾一切先把事做成,如果考虑太多个人收益,肯本就做不成事。他说,并购沃尔沃三年来,吉利用事实证明了很多人的担忧。
   李书福也许趟过了不少险滩,在他之前,人称“狂人”的仰融说过一句话:“搞汽车是有很多困难。上天不会给你机会。搞汽车就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纵看李书福的奋斗至今,最悲壮也是最惊险的,不过是为了挣扎着迈入行业垄断设置的门槛,为了在波谲云诡的政商环境下求得一隅。李书福背后,中箭落马者,机关算尽者,衮衮诸公,不得不让人赞同张维迎的结论,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家制度。
   10、仍在一线奔跑的第一代企业家李东生
   直到今天,和他同属于第一代企业家的柳传志、张瑞敏、黄宏生都已退休之时,他还在制造业的前线。 新世纪的十年,对TCL的李东生而言犹如一场过山车运动,从人生最辉煌的顶点一直下坠,然后重生,再次发起挑战。
   站在全球版图前,从北美、欧洲到东南亚,TCL的全球化布局似乎全面而合理。特别是在同汤姆逊合作成立新公司TTE后,集团彩电产能号称达到2200万台 以上,销量18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达11%。 “TCL并没有通过购并西方企业建立起国际品牌,仅仅是获得了国际化的资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彩电行业专家这样评价道。
   靠代工起家的TCL,在2003年前最引以为自豪的是自身的营销体系建设。这支人数过万的庞大销售队伍,即使是三四级以下的城市也有庞大的分销能力,甚至 还给松下等品牌的CRT彩电做过代销。但在2004年之后,这支“子弟兵”开始受到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的挑战。
   TCL=李东生,这已经和联想=柳传志、海尔=张瑞敏、万科=王石等成为了密不可分的标签式人物和标志性人物。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很多人比如柳传志、 张瑞敏、王石等都基本已经退居二线,特别是李东生的同学比如创维的黄宏生、康佳原掌门人陈伟荣等也早已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只有李东生,依然在企业 的第一线往来冲杀。
更多>推荐图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