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治区启动实施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自治区依靠全区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力量,加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实施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宣传政策、传播科技、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的重要平台,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实践,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支点。几年来,全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基层,面向广大农牧民开展咨询、培训、技术示范和现场实训等活动,着力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今天起,我们将不定期地对基层涌现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集中报道,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的氛围。
11月9日至1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精神,扩大农业高效节水覆盖面,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有效保护南疆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自治区水利厅、新疆天业(600075,股吧)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在阿克苏市举办了南疆四地州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培训班由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具体承办。南疆四地州的各级水利工程师、乡镇水管站(所)负责人等近1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以专家授课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自治区水利厅、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专家,围绕南疆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涉及的政策、滴灌技术系统化应用等内容开展培训,组织学员从滴灌设备生产、田间安装、运维全过程进行实地观摩。
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聂新表示,由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示范推广主体的模式值得推广。当前,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南疆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快改变南疆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自治区将继续加大对南疆开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整合资源、协力推进,通过高效节水工程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广大农民分享到自治区农业现代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把科技成果装进农民的口袋——新疆农科院实施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综述
本报记者张晨暄张丽霞
2012年,以自治区农业厅、林业厅、畜牧
厅、水利厅、气象局以及新疆农科院具体实施的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在和田、喀什、阿克苏、吐鲁番、阿勒泰、克州和昌吉7个地州的10个乡镇村正式启动。
几年来,作为我区全面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科技惠民工程,新疆农科院大批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农民家庭中的主导产业和切实所需,向农民手把手地传授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让农业科技渗透到农业生产中,他们将科技成果装进农民的口袋,用科技力量塑造新型农民的愿望正在实现。农民接受科技知识由被动变主动
“2012年,第一次到皮山县皮亚勒玛乡推广栽培技术的我遭到了拒绝,那时我是个不受农民欢迎的人。而如今,农民不但接受了我,还主动邀请我去家里讲解栽培技术,这是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开展以来带来的最大变化。”11月11日,从事30多年林果栽培研究的新疆农科院专家克里木·伊明对记者说。皮山县皮亚勒玛乡是新疆著名的石榴之乡,皮亚曼甜石榴以个大、糖度高、易储存而享誉中外。三年前,带着石榴双层扇形技术的克里木·伊明在农民家中推广。
一棵石榴树原本有若干个枝干,被克里木·伊明三下五除二剪得只剩下10枝。长好的枝干被活生生地剪掉,怎么还会提高产量?这在农民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即便克里木·伊明做了很多的解释,还是不能被理解,当地农民甚至要和他动手打架。
事实胜于雄辩。当年收获的季节,皮亚勒玛乡石榴的产量高过往年,第三年石榴平均亩产量达到500多公斤,最高产量达到700多公斤。那些最开始抗拒克里木·伊明的农民终于点头肯定了他的做法。
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这些都是克里木·伊明的日常工作。克里木·伊明说,过去,小册子、口袋书、挂图等科技读物是给农民传授科技知识最常规的渠道,而现在通俗易懂的现场讲解培训方式更容易让农民接受和理解,他们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观念发生了变化。
截至目前,由新疆农科院组建的14个专家工作组已在全区12个试点县开展技术服务,建成了包括棉花、葡萄、红枣、核桃、马铃薯等农作物示范基地12345亩,建成集中连片示范点13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740户,技术服务覆盖示范区内80%以上的农户。搭建平台解决农业科技推广难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科技之冬”、农村科普宣传、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民素质。
随着农民对科学技术需求的日益增大,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凸显,如何让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覆盖全疆农牧民已迫在眉睫。
“泽普县有以小麦、核桃、红枣等为主的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综合性专家大院,叶城县有以核桃、核麦间作为主的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综合性专家大院……”新疆农科院副院长戴健介绍。他说,建立以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综合性专家大院,是为农业科技推广搭建了一个大平台,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11月11日,泽普县城内的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综合性专家大院里热闹非凡。时下农民已进入冬闲时节,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吴新元正在为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做培训。育种、栽培、植保、土肥、节水……分工不同的农业专家齐聚一堂,为其答疑解惑。
吴新元说,虽然这个专家大院设立在泽普县,但却能为整个喀什地区服务,农业专家不但要随时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还要在农作物示范基地开展现场示范,把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落实到农户和田间地头,达到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效果。与“访惠聚”工作结合形成合力
“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访惠聚"活动中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工作,是新疆农科院开展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最大的亮点。”戴健说。
今年,新疆农科院抽调了43名各领域的专家,组建了3个“访惠聚”专家服务工作组,他们会同地(州)、县(市)、乡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南疆四地州,针对重要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通过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和生产技术指导、建立示范基地和培育科技示范户等方式,开展了定点、定时、轮回的多形式农业技术示范服务。
截至今年9月底,“访惠聚”专家服务工作组为自治区40个厅局委办所在的南疆四地州21个县(市)、76个乡(镇)的295个“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开展了149场次的实用技术讲座、培训和田间现场观摩会;累计培训农民和各级干部、技术人员7.84万人次;指导建立各类农作物品种高产示范田4.18万亩。
戴健说,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在助农增收、惠及民生、凝聚人心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更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能力和依靠科技“去极端化”的能力。林业技术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本报记者郭志勇
“我家的核桃树今年增收了,明年一定请您再来给我做技术指导。”11月9日,喀什地区叶城县恰尔巴格镇农民努尔根·卡德尔拨通电话向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所专家古再丽努尔·沙吾提致谢。自从今年林业专家进村入户以来,努尔根·卡德尔改变了传统种植模式,采用最新丰产技术管理核桃树,今年秋收时和去年一比,核桃亩产量提高了36公斤。其实,全疆像努尔根·卡德尔一样的受益户还有许多,目前我区林业技术已成农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古再丽努尔·沙吾提是今年奔赴一线进村入户的40名林业专家之一,今年以来,这个专家工作团队承担了焉耆县、托克逊县等十余个县的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的任务,并将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辐射到周边32个乡镇的86个村队。
今年夏天,和田地区墨玉县核桃树患了腐烂病,村里果农大都做好了减产的思想准备,但经过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所副研究员阿卜杜许库尔·牙合甫的精心指导,核桃树腐烂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核桃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还明显增产。阿卜杜许库尔·牙合甫不出差时,经常忙着接电话,为各地的果农进行“远程指导”。
新疆林业科学院专家管文珂在进村入户工作中很快就找到了关键,他说:“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的青皮土葡萄口感非常好,但产量很低,作为优良品种今后可以规模发展,打造"一乡一品"工程,今年我们已开展技术培训,拉开了整村推进的步伐,借助林果业发展对于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疆林业科学院院长杨健介绍,根据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指示以及新疆林业科学院“2015年度农业实用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5月新疆林业科学院组织了专家工作团队分10个小组深入到1000余户农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收集整理调研问题300余条,结合实际编印实用技术资料3000余册,组织培训上百场,受益人数近万人,发放学习资料8000余份,建立林果科技示范园8000亩,设立林果示范户800户。截至目前,经专家指导的林果产量比去年亩产量提高约10%,今后几年果农的增产成效会更显著。
新疆林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陆相田说,林业专家进村入户以来,专家工作组手把手地给农户传授最急需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拉近了专家和农民的距离,农民敞开心扉用心倾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区林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农业科技工作者徐建辉:田间地头解难题本报记者张丽霞张晨暄
每逢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在第一时间赶
到田间地头解难题,已经成为自治区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建辉的惯例。
徐建辉的特别在于:把农业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比如说,她要给农民推广一个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她会选择在田间地头,先反复地讲解、示范,然后让农民动手、实践,最后点评、指正。
徐建辉最近一次推广农业实用科技知识是今年11月10日。这一天,徐建辉又起了个大早,赶到沙湾县,与当地县领导商议冬季农业技术培训事宜。她已经记不清楚,这是今年第几次这样的奔波。她只是说:“至少一个月两次,7月高温时,甚至更密集。”
自从今年,自治区党委农办将沙湾县确定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试点县以后,自治区农科院就组建了农业专家工作组到沙湾县开展科技服务。徐建辉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在沙湾县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累计超过500人受益。
徐建辉说,专家组在沙湾县安集海镇和大泉乡分别建了棉花示范区,在这两个乡镇又各选一个村建了棉花示范点,还在村里设了高产示范户,除对农户进行现场全程技术指导外,还利用微信进行网上交流。
“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我们还会以高产示范田为示范基地,将周围农户召集起来,现场解答品种选取、病虫害防治、肥料配比等技术问题。”徐建辉说,别小看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徐建辉回忆说,今年春天,沙湾县安集海镇有一块300多亩的棉花地,刚刚播下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57号棉种后,谁料一场风灾一夜之间就把棉种全部刮走了。第二天,他们又赶紧协调棉种重新种植。尽管再次选取了优良的棉种,可因为播种时间晚了几天,徐建辉依旧不放心,每隔几天,她就要到地里转转,就连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
这一年在徐建辉的精心指导下,这块棉田亩产量达到400多公斤,比以前增产30多公斤。“就今年的气候特点,如果选取的棉种不合适、技术跟不上,不要说增产了,至少减产30%。”徐建辉说。
1981年,徐建辉开始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自2000年起,负责早熟棉花品种的选育、栽培及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培育、示范的棉花品种有新陆早50号和新陆早57号。目前,这两个品种的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500万亩,其中,新陆早50号棉田小面积最高产量超600公斤,500亩连片产量平均超500公斤。
徐建辉说,棉花地产量的高低,起关键作用的是种子品质的高低,种子如同孩子的基因,占了高产50%的成功因素。现在,他们还在推广实验,或许将来,它们会替代更多正在使用的品种。畜牧专家带着技术走进农牧民家中全疆4031人受益本报记者万婷
“这些畜牧专家对我们养殖户有很大的帮助,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保障,让我们的养殖业办得越来越好,收入在不断地增加,也过上了好日子。”11月10日,和田地区于田县加依乡的养殖户阿不都肉苏力·阿布拉在电话中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只是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实施的受益人之一,截至目前,自治区畜牧科学院专家组共走访农牧户95户,举办农牧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30期,建设示范点6个、畜牧养殖科技示范户100户,全疆4031人受益。
近年来,我区农牧民不断提出对科学技术运用的新要求,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凸显,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对全疆千万名农牧民无缝覆盖迫在眉睫。2014年10月,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组织畜牧、兽医、草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走村入户、技术示范、科技咨询及科技培训等形式,为全疆农牧民普及畜牧业科技、指导实用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全疆各族农牧民群众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定点定向帮助当地农牧民解决发展现代畜牧业以及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难题。
“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实施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后,我们为托克逊、焉耆、于田、和静、沙湾5个试点县组建了专家服务工作组,为察布查尔、福海、巴里坤3个县共建了专家服务基地,辐射带动墨玉、叶城、泽普、疏勒等12个县的畜牧发展。”自治区畜牧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郑文新说,进村后专家组优先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试点县进行示范推广,并在每一个乡镇至少会抽出两家养殖示范户,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让他们起到引领作用,从而辐射带动当地农牧民进行科学养殖、科学防疫,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吐达洪·艾斯卡尔是巴州和静县阿拉沟乡的畜牧养殖科技示范户,也是自治区农业实用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工程的受益者。吐达洪·艾斯卡尔说,他从事育肥养殖已经有20多年了,养殖中遇到的难题都是他自己摸索着来解决,有时候用错了方法,自然会造成经济损失。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的专家来了以后,遇到困难他都会及时找专家,今年他家的育肥羊产量就比去年要高,他家棚圈里现在有400只羊,计划年前将出售200只育肥羊。
“虽然我们畜牧业专家进村入户的时间不长,但是科学收益的效果却十分明显。今后我们还要将更多的新技术带到每一家每一户中,为他们增收致富提供帮助。”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志英说。
6月9日,新疆林业科学院经济林所副研究员阿卜杜许库尔·牙合甫(右一)在和田地区墨玉县为农民现场示范核桃树管理新方法。新疆林业科学院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