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片
2 / 7

普洱市交通概况

日期:2011-07-19     点击:228    评论:0    查看原图
思小生态高速路 石新华摄












 

一、普洱市交通运输情况

截至2010年底,全市统计公路总里程19193.81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197.619公里,占总里程1.03%;二级公里376.13公里,占总里程的1.96%;三级公路673.811公里,占总里程的3.51%;四级公路11326.511公里,占总里程的59.01%;等外公路6619.74公里,占总里程的34.49%。全市公路网密度为42.29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澜沧江国际航线1条,国家级口岸思茅港1个,漫湾、大朝山库区等航运码头6个,拥有国际运输船舶、旅游船舶和乡镇船舶275艘。有一级客运站2个,二级客运站9个,三级客运站4个,农村客运站89个。全市纳入行业统计的道路客货运输经营业户16557户,其中,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户61户,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业户 16488户,道路客货运输兼营户8户,纳入行业统计货运车辆21657辆,客运车辆2966辆(含出租汽车785辆,公共汽车210辆);全市开通客运班线437条,其中跨国1条、跨省2条,市际83条,县际59条,县内292条。成立了普洱茶城旅游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等3户旅游客运公司,旅游客车56辆。

二、全市交通运输建设成就

至2010年,普洱市交通运输建设各项工作创历史新高。特别是二级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大大超过预期目标实施,成为普洱交通建设史上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座丰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了八个重大突破,在行业改革发展中取得五大显著成效: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八个重大突破

第一,交通建设投资实现重大突破。普洱市交通投资近五年五翻番,全市五年累计投资140.8亿元,比预期目标80亿元增加60多亿元,是“十五”期61亿元的2.31倍,投资总额和增幅均创历史最高,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27.31亿元的19.36%,超过全省交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例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迅速扩大、干线公路等级迅速攀升、农村公路提质升级、连通度迅速拓展和延伸,截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公路总里程19193.8公里,居云南省第一位,同比2005年底15937.4公里,新增里程3256.4公里,增长20.43%。其中,高速公路197.6公里,同比108公里增长83%;二级公里376.1公里,同比100.8公里增长273.1%;三级公路673.8公里,同比661.6公里增长1.8%;四级公路11326.5公里,同比6939.7公里增长63.2%;等外公路6619.7公里,同比8127.2公里,减少18.55%。全市公路网密度达到42.29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0.4%,交通运输条件的显著改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继思小高速公路(思茅段)2006年4月建成通车, 2009年11月启动建设65公里磨思高速公路, 2011年上半年以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车,届时昆曼大通道中国境内段将全部实现高等级化,使普洱真正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前沿城市,在云南桥头堡战略中区位优势更加突出。目前,拟启动玉临高速公路普洱境内147.9公里,规划普大高速公路,“北上南下、东西贯穿”大通道正朝全面高速化目标挺进,为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二级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面完成景永二级公路50公里的建设任务,争取二级公路项目实施,实现思茅至江城、宁洱至景谷、澜沧至惠民、小黑江至澜沧、景谷永平至临沧、普洱国家公园旅游环线、澜沧至西盟7条二级公路纳入全省在建二级公路项目计划,建设里程604.66公里,分别占全省在建二级公路项目数52条的13.5%和总里程4848公里的12.5%,2010年普洱市在建二级公路建设里程居全省各州市第一位,加之在建的169.44公里思澜二级公路,“十一五”期,普洱市建设二级公路总里程824.1公里,总投资达79.4亿元。“十一五”期,普洱市二级公路建设开工项目之多、覆盖地域之广、建设里程之长、投资规模之大,开创普洱市交通建设史之先河。

第四,农村公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实施了普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两通”工程,新改造农村公路9067 公里,其中新增56个乡镇通沥青路1887公里,新增693个行政村通达7180公里,全市103个乡镇994个行政村,91个乡镇实现通畅,通畅率88.3%,硬化率100%;937个行政村实现通达,通达率94.3%。其中,“两山经济干线”公路964公里,完成投资9.2亿元,路基改造全部完成,实施沥青路面建设833公里;无量山干线公路控制性工程碧云大桥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按照“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科学推进农村交通全面协调发展,推广丘北经验,新建农村客运站71个,全市开通农村客运班线305条,投入农村客运车辆1116辆,同比2005年底分别增长49.5%和35.9%,全市乡镇通班车率达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66%。农村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和城乡经济文化互动交流。

第五,交通建设筹融资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累计争取国、省补助资金26.975亿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加大贷款融资建设力度,签订贷款合同101亿元,已到位76.55亿元。同时,市级财政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资金投入,全力做好政府贴息;农村公路建设各县区采取凹地效应、多方筹措配套资金。筹融资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有力支撑了交通建设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第六,建设管理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结合普洱市项目建设实际,在建设模式上大胆创新,普洱国家公园旅游环线公路、碧云大桥建设采取了设计施工总承包,在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安全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管理模式上,传承和创新管理形式,一是由市公路开发公司自主建设,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澜惠路、澜西路和碧云大桥建设;二是省市合作建设,市政府作为项目业主、省公路局为代建单位,充分发挥省市各自优势,市政府筹措建设资金、负责征拆工作,省公路局具体组织施工,承担建设责任,形成共体、风险共担,以保证思茅至江城、宁洱至景谷、小黑江至澜沧、景谷永平至临沧4条省市合作项目在限期内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引进企业投资建设模式,思澜二级公路采用企业投资、收费还贷。四是政企共管共建模式,引进企业出资本金,政企统贷建设资金,收费还贷,政企共管共建磨思高速公路。通过多形式建设、多元化管理,极大提高全市高等级公路建设能力,更为普洱市在“十二五”期间公路建设管理提供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七,公路质量管理实现重大突破。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切实转变质量管理机制,强化质量监督手段。一是规范质量监督行为,大力推行了项目监督负责制;二是全面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把施工关;三是成立“普洱市泽普试验检测中心”,壮大质检队伍,配齐、配强检测设备,规范交竣工验收质量检测行为;四是加强对原材料的抽检,把好源头关口,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五是切实加强监理和试验检测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从业行为,巩固质量专项治理成果。“十一五”期,全市平均质量抽检项目总体合格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路基压实度、路面强度与厚度、混凝土强度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第八,人力资源挖掘实现重大突破。“十一五”期,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策略,大力挖掘人力资源,发挥人才作用,对内强化人才素质,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管理型、融资型人才;对外发展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发展筹融资型队伍,大力推动交通建设部门与金融单位、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融资队伍,把握金融政策、投资方向,办理融资手续,利用国内外资金,全面推进交通筹融资工作;二是发展管理型人才队伍,与交通运输部有关单位、院校、咨询公司等合作,在交通项目管理上探索新思路、引进新模式、采用新办法,提升了普洱市交通项目建设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样化水平;三是发展专家型人才队伍,与交通专业学院、交通研究院所合作,为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专业技术,解决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技术难关。

二、普洱市交通运输前景目标

围绕到2015年,普洱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能力充沛、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总体目标,普洱市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做到“五个着力”:

第一,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普洱交通运输新跨越。继续保持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力争完成交通投资200亿元。

一是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重点公路发展规划和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结合普洱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加快普洱市高速公路“高接高”建设步伐,加快玉溪至临沧、普洱至大理等高速公路普洱段的前期工作,争取玉临高速早日开工,争取普大高速公路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思澜高速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二是调整完善干线公路网。重点抓好在建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完成二、三级公路建设8条,实现全市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中二、三级以上公路里程比重超过60%,消除无铺装路面路段,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干支相连、建成布局完善,科学合理,密度领先的全市公路网。

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行政村硬化为重点,继续抓好通畅、通达工程,继续实施安保、危桥改造工程。到“十二五”末,实现100%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100%行政村通达,7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加大水运建设力度。构建以澜沧江、李仙江出境水运通道为骨干,其中一般船道为补充,构建内联外接、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建设以澜沧江思茅港、普洱港等重要港口为重点、一般性港口为补充,满足物资储运、中转需要和大中小结合的港口布局。

第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把调整结构作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务求实效。一是深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和协调机制,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重点建设以思茅、宁洱、镇沅、澜沧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络。积极稳妥推进运输企业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继续推进运力结构调整,提升交通运输装备技术与服务水平。二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为重点,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保障。到“十二五”末,实现100%县有二级客运站,100%乡镇有客运站,80%行政村通客运班车,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城际、城乡、乡村四级客运网络,发展个性化旅客运输方式。三是深化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为前提,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推广思小高速、澜惠二级公路建设生态公路的经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末,营运汽车综合燃料单耗每百公路降至7.8升;营运船舶燃料单耗每千吨公里降至34公斤以下。四是深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与应对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运输储备,构建完善的交通运输应急体系,提高多层次应急和求助保障能力。

第三,着力拓宽融资渠道,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积极争取国省资金支持。二是着力加强资金监管。三是强化项目前期工作。第四,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提升行业科学发展能力。第五,着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更多>推荐图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