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片
1 / 7

权威专家解读“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日期:2015-05-14     点击:728    评论:0    查看原图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教授












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政府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立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公共政策的推动下,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申报与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次研讨沙龙邀请了经济、规划、景观、水务等行业相关学者、专家、规划师、设计师共同对政策的解读、改变的发生、问题的涌现进行讨论与辨析。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李迪华教授

从公共政策角度探讨海绵城市实施

在过去一年中,与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中,除了海绵城市建设外,大家也定会关注划定永久保护区,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水利保护红线等,所有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象的舞台,设计不再是画图,而需要非常精准地与土地合作,理解人的生活。

深圳大学建筑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佘年教授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什么?

一是径流控制,包括总量、峰值和峰值的时间,二是污染负荷控制。如何评估雨水系统的成功与失败,是将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问题。其中LID低影响开发技术要求完全与开发前的水文现象能够吻合,即让开发后和开发前的整个水文过程基本一致。美国现在千方百计在尝试,但我支持波特兰提出的现在城市已经发展到不可能再到所谓的开发前状态理念。美国有些地方可以达到开发前,因为美国是各个州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标,而像波特兰这样的城市根本做不到。所以关于开发前如何定义,他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生态过程一旦破坏是不可逆的,要恢复到何种程度,也值得商议。海绵城市包括径流的控制和污染负荷,这方面因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目标。

土人设计副院长、北京东方山河秀美环境工程公司副总裁韩辉

海绵城市与PPP

我今天主要讲述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海绵城市,站在市场的角度如何看待海绵城市。第二是公私合营PPP,它的概念与内在逻辑。第三是结合行业趋势,谈PPP背景下的海绵城市建设。PPP的核心有四个特点。第一,全生命周期。政府过去把设计、建造、运营、维护这四个过程分开,单独请设计、建设、运营单位,加起来的费用一定超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第二,物有所值。UFM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内部变相做的投资回报率测算,计算PPP是否合适。第三,风险共担。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社会资本也承担责任,几率相同。第四,激励相容。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业主。过往这十几年,房地产快速发展,业主缺乏思考,但是今天业主是PPP项目公司,有社会资本在里面,其实无异于过去的房地产开发商。大家可以想象,我们未来要面对什么样的业主。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工程系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车伍教授

海绵城市的意义在哪?

生态城市是一个多脚生物,至少有八只脚,需要包括很多的专业来实现。海绵城市和雨水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一只脚,没有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就是瘸腿。

但海绵城市是靠什么来支撑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落实它呢?海绵城市现在有很多的解读,而以我狭隘的理解,真正的海绵城市就是现代雨洪综合管理。习主席所讲的三个自然,自然下渗、自然积蓄、自然净化,说的就是低影响开发,就是雨水问题。我们团队和建设部主导编制的《海绵城市指南》中的核心内涵,也主要是雨洪管理。实际上,如果也把海绵城市看做一个生物,至少有两条腿。我们再把它归纳一下,其实就是灰色和绿色两套基础设施系统。

德国戴水道设计公司全球水文首席专家:斯蒂芬-布吕克曼(StefanBrückmann)

海绵城市中的雨水管理

我们对水的认知其实还存在着很多误解,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做实验来研究水的现象,观察河流冰川的形象,来发现水与景观的关系。

传统的模式是像一个筛子一样,把水都留在池子上,如果堵住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风险。而我们的目标是将绿色基础设施与蓝色基础设施结合,从整个城市的层面提升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政策层面上,德国有莱茵河系统,我们欧洲公司的位置就是在莱茵河发源地。通过一个水的框架性导则,德国大大小小的河流,从流域尺度上首先要提供一个认证,来证明我们流域的管理是合乎这个标准的。1998年德国发布了一个可持续的水政策,我们公司也参与起草了一部分。在德国或者国际上,通过众多的实施的工程,我们反过来总结了一下,绿色基础设施一般会节约30%的造价,这种投资上的减少,是我们说服甲方和投放方的一个有力工具。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教授

中国为什么要建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种转变,它会融合到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同时,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有序发展。

现在的国家给了补助,支撑十六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放手让大家去搞,但是放手并不等于撒手。中央无偿给城市提供十几个亿的资金,这个诱惑力太大了。但无论是LID也好,海绵城市也好,具体操作起来是一个城市理念的转变,它会融合城市建设的各行各业。同时,它应当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还要尊重城市建设和自然系统修复的客观规律。最后,大家也需要学习政治。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外,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回到我的哲学观点,生态是不可以建设的,自然生态是天然赋予我们的系统,是资源天然系统要素和人类要素之间的影响和相互作用,人也不过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多>推荐图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