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片
3 / 5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日期:2011-01-15     点击:177    评论:0    查看原图
陈锡文应邀并出席讲话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陈雷要求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本站讯 2010年12月24日,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开幕。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到会致辞,水利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董力主持会议。水利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矫勇、周英、刘宁,水利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陈小江等出席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水利工作,深入分析当前水利面临形势,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安排部署2011年任务。
  陈雷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行业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十一五"时期我国水利取得了十个方面的发展成就:主要是:
  --新时期治水思路不断完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水利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确立七大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战胜了淮河、太湖、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西南地区特大干旱等历次旱灾,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夺取了汶川和玉树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东部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启动实施新一轮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成效显著,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
  --农村水利事业加快发展。累计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000万千瓦。
  --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有效应对了松花江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引发的供水危机。适时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等工作,确保了重点地区以及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供水安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逐步深入。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22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
  --水利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两项经费"得到落实。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全国72%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出台抗旱条例等5件涉水行政法规、10件部门规章及一批地方性法规。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清查整改,妥善调处一批重大省际水事纠纷。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防洪规划等24项重要水利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面通过技术审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全面展开。
  --水利科技与国际合作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0项,引进、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800余项,水利科技创新成效显著,部分学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6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水利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重大水事活动。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水利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逐步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得到广泛弘扬。
  陈雷说,五年来,水利工作经受了严峻考验,得到了艰苦磨炼,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获得了深刻启示: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持续加大政策支持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五,建设高素质水利队伍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第六,广泛凝聚全社会治水力量是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陈雷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他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水利更好更快发展。
  一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客观规律,是顺应农业农村新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原则,也是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遵循。
  二要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新时期水利的作用进行科学定位,在我们党的重要会议上,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要准确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特别是今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集中暴露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防洪能力低、小型水库病险率高、山洪灾害威胁大、抗旱水源工程严重不足等突出薄弱环节,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深化水利改革时不我待,强化水利管理势在必行。
  四是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五要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明确提出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要抓紧实化细化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效力。
  陈雷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以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今后五年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基本建立。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体系基本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全社会水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突出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和规划内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用3年时间完成1836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加强江河主要支流、重点独流入海河流和西北地区重点内陆河流综合治理。
  第二,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牧区水利工程建设。
  第三,大幅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实施全国大型、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加快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前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幅度增加高效节水灌溉资金投入,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北方平原地区要大力推行管道灌溉,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喷灌等技术;东北、西北等有规模化耕作条件的地区,要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行走式喷灌,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区。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也要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行水田控制灌溉。水源条件较差的山丘区,要利用小型集雨设施,发展滴灌、微灌等窖灌农业。要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要完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
  第五,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加快以入海水道二期为重点的新三项工程建设,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开工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快蓄滞洪区建设。抓好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第六,深入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继续抓好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实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开展海河流域、敦煌等生态脆弱地区与艾比湖等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搞好农村河道疏浚和小型水库清淤。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第七,着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强化计量和考核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监督制度。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开展海水淡化,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
  第八,努力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开辟新的投资来源渠道,充实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政策,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健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中小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水价改革。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
  第九,不断强化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健全水利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大对水事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第十,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全面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化水文站网布局,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陈雷指出,2011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增活力。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好2011年水利工作,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二要抓紧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三要加强西南抗旱能力建设,四要继续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五要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建设,六要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土保持,七要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八要完善水利规划和政策法规,九要推动水利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十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陈雷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要加大投入,健全机制。三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四要注重宣传,营造氛围。五要加强检查,强化监督。六要搞好协调,形成合力。
  陈雷最后强调,水利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新时期水利工作机遇难得,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不畏艰辛的意志,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奋力推进新跨越,努力再创新辉煌,全力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更多>推荐图片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