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锁城,接二连三,被视为重要污染源的火电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2015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有环保企业一把手“放炮”:三大部委不久前出台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方案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对新能源、新节能环保技术的不公平,更不是治理雾霾的好“药方”。
此种判断是否属实?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近期向媒体表示:只要上了设施,发一度补一度,即便实际上在超标排放都给补,这客观上就给很多企业钻空子赚补贴的空间。也有环保部官员坦言:表面上看达标排放增加了燃煤电厂投入,但实际上是赚钱的,因为里面有“猫腻”。类似的表述是否有现实的依据?
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火电是一个享受国家每年千亿补贴的“传统产业”。环环补贴,年年补贴;但让人疑惑的是,似乎越补贴,越污染;越整治,越过剩。这中间的逻辑与利益勾连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1拿着“脱霾”补贴不治污?“正是看到有利可图,电厂都纷纷投入超低排放;电厂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实际上是赚钱的,有的毛利甚至能达到50%。现在又要加价1分钱,这不是财政浪费吗?”
毫无疑问,中国治理雾霾,必然无法绕开燃煤的火电,以环保电价的政策形式推进火电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也有其合理性。但这边不停的拿着国家补贴,那边却久久未见成效,难免不让人心生质疑,毕竟,这就是专门给火电“去污”的钱。
火电目前基本已有较完善的环保电价体系,脱硫脱硝除尘电厂可享受环保电价加价2.7分钱/千瓦时(其中,脱硫电价1.5分钱,脱硝电价1分钱,除尘电价0.2分钱)。
不过,针对火电的环保电价补贴不止于此,12月9日,国家出台针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补贴政策,上马“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将在2.7分/千瓦时的基础上,再加价1分或0.5分/千瓦时。
事实上,除了环保电价补贴外,燃煤电厂还有其他的相应补贴,比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之类的补贴。目前而言,企业的脱硫脱硝成本逐渐低于2分,节能减排能挣钱,因此电厂也很乐意做。
“电厂做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实际上是赚钱的,有的毛利甚至能达到50%。现在又要加价1分钱,这不是财政浪费吗?”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分析,正是看到有利可图,电厂都纷纷投入超低排放。
然而,这愈发突显出火电环保电价补贴的尴尬,每次雾霾的出现,拿着巨额环保补贴的火电都难辞其咎。为什么一个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享受”了众多电价补贴的行业,在历经整个“十二五”期间的改造之后,还存在一堆的问题呢?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是反对超低排放的代表性人物。其近期在接受《棱镜》采访时表示,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空间并不大,然而成本却是巨大的。截至2015年10月,我国共有火电装机量约9.5亿千瓦。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每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单价100元—150元的数据测算,如果全面推广超低排放,将需要超过1000亿元的改造成本。
王志轩还计算出,如果燃煤电厂全部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则对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年排放量分别为367万吨、182万吨、55万吨。如果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全国燃煤电厂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削减132万吨左右,其中烟尘量可下降10万吨左右。
132万吨相对于全国数千万吨计的大气污染物来说,所占比重很小。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判断出,超低排放对环境质量改善的作用相对较小。
那么已经实行了超低排放的燃煤机组运行的怎样?
近期,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一项调研发现,12家宣称达到“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全部存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违规,11家存在烟尘排放违规(其余1家数据缺失)。而12家电厂中有11家均属于对整个行业有示范作用的五大电力或神华集团。
央企反面“示范”,不可不谓之为典型案例。我们的产业政策规则与最终落实常常会在中间隔着一道鸿沟。11月东北的那场大雾霾就没少燃煤电企的“功劳”,不少上市公司旗下企业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华电能源和国电电力旗下电厂都被查出类似的问题。
2巨额补贴是否用在了“刀刃”上?“与火电行业相比,工业用煤、散煤燃烧领域的环保政策落实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紧迫。犹如一个木桶,你不去补短板,而不断把长板加长,那是没用的。”
出台一个政策容易,执行的到不到位,监管的严不严格,那都是后话,要不政绩工程怎么会屡屡遭受诟病呢?王志轩就曾公开表示,过严的环保标准对火电企业来讲将是“致命性的”,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企业倒闭,二是造假。
事实确实如此,去年7月,发改委官网披露,部脱硫设施未能与发电机组同步投运,享受脱硫电价补贴但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十家燃煤发电企业因未按规定脱硫被罚5.19亿。
国家针对火电“去污”指定的环保电价制度,不仅没有成为一些发电企业积极减排的动力,反而成了其获得不法利益的温床,打着达标排放之名骗取政府补贴。华夏能源网记者梳理发现,发电企业骗取补贴的手段很多,包括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等,甚至电企与第三方监测企业“串通”造假的现象也不罕见。
截止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煤电机组安装了脱硫设备,脱硝设备的安装率则超80%。但即便如此,雾霾依旧越来越严重,火电的排放污染也依旧遭受攻击。搁着环保设备不运行,可以再进一步质疑,此前上马的这些设备是否也存在问题?
早在2012年《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公布之初,国内迅速成立了数百家脱硫脱硝公司。因各公司的起步时间、基础皆不相同,施工水平良莠不齐。而脱硝市场在2013年才开始大规模爆发,距离标准最后执行期限2014年7月只有一年半的时间,公开资料显示,此时还有72%的火电机组需要安装脱硝设备。抢赶工期的情况大量出现,据公开报道,一般一台机组的脱硝改造需要8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我国4-5个月就完工,仓促上马。
此外,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最早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技术,一位跨国电力环保企业工程师的分析称,国内对脱硫工艺和布置进行了不恰当的简化。国内几乎所有的脱硫后的烟气都是从GGH(烟气再热器)上部直接进入;部分设备的选型或质量存在问题,比较典型的是除雾器选型不当或质量不好,导致除雾余量不够,效果不好。
对此,上海外三总经理冯伟忠接受华夏能源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火电环保领域存在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企业不等技术成熟就一哄而上,“不少电厂建了很多超净排放,但不到一两年,问题百出。按常理,科学的东西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一项技术,从验证到投产,基本也要花个小五年,对吧。但现在基本等不及做详细评价和优化,都是一窝蜂上,出现问题后造成很大的损失”。
此外,五大国有发电集团旗下的燃煤电厂脱硫脱销除尘的改造工程“内部消化”早已不是业内秘密。“脱硫脱硝的财政补贴大都被国有发电集团拿掉了,相当于从左手换到右手,而发电集团又内部消化了,这就是一个内部游戏。”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在接受《棱镜》采访时如此表示。
再者,除却火电产业本身存在的补贴问题,环保压力下,巨额资金是否真的花在了刀刃上?
目前,全国每年消耗大约40亿吨煤,约一半用于发电,一半用于工业燃烧和民用。综合各方观点来看,另外一半20亿吨的工业烧煤、散煤才是治理雾霾的难题。其相比于发电用煤,工业用煤以及散煤的投入以及标准却远没有那么受到重视。
“与火电行业相比,工业用煤、散煤燃烧领域的环保政策落实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紧迫。犹如一个木桶,你不去补短板,而不断把长板加长,那是没用的。”有专家指出,超低排放的成本与环境经济效益不适应,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却未必很划算。
整体评估,燃煤电厂的减排技术已经成熟,关键是抓投资、抓落实。从整体的环境治理来看,如果只抓电力,不抓钢铁、发电、建材、化工、民用等其他近50%的非发电用煤,可能最终结果是事倍功半。
3还要补贴“坏孩子”?截至目前,国家一共发放了五批可再生能源补贴。截至今年上半年,仅光伏就已拖欠200亿元,风电的补贴同样严重滞后。
对能源界来说,面对雾霾,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之争已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统计,全球已经有大约1200项燃煤发电厂的建设提案被提出,其中超过四分之三在中国和印度。
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为9.47亿千瓦。“目前已核准和发路条的火电项目的发电能力已超过‘十三五’新增电力需求。”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近日撰文警告,如放任这些火电项目全部在“十三五”建成投产,则2020年火电将达到13亿千瓦,比2015年增加3亿千瓦,火电过剩会非常严重。由此推算,造成的投资浪费可能超过7000亿元。
反观风能、太阳能,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长期弃风限电问题也迟迟未能解决。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甘肃、新疆和等多地限电率从之前的50%上升到70%,严重时甚至高达80%,而黑龙江弃风率单月最高达40%。
于此同时,补贴却长期得不到解决。截至目前,国家一共发放了五批可再生能源补贴,最后一批是2014年8月发放,补贴的项目是2013年8月底前并网的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仅光伏就已拖欠200亿元,风电的补贴一样有所滞后。
从环保补贴到行业的种种表现,火电都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但即便这样,国家大量的财税支持也一直偏向火电,我们依旧没有看见政策的天平在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倾斜。
政策偏心不公,这不仅令政府倍显尴尬,更令业内人士痛心,火电企业拿着补贴去造假,仗着国家支持不好好改进;风能、太阳能的补贴拖欠问题却多年来拿不出一个解决办法。
当然,并不是说火电环保补贴不应该。围绕火电的环保改造与监管应该得到完善,不能让电价补贴变成利润留在了企业,要知道,国家上调上网电价补贴其增加的成本,都是消费者在掏的腰包,结果却是减排效果未达预期。
在雾霾愈发严重,火电屡次成为攻击对象,火电企业自身也应该进行反思,既然拿得多,就得做的多,亮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或许更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