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煤化工的今日,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公然藐视审批政策的作茧自缚。
对于煤炭深加工产业来讲,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虽然搭上了发展快车,但煤化工行业当初的优势早已不复存在,煤化工已步入发展的严冬。在“十二五”的最后一年,究竟煤化工的未来如何,无人能言。总结2015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事情需要记住,通过分析5个被提及度最高的关键词,煤长苏为你一一剖析。
关键词一:油价
2008年,国际油价曾经一度飙升147美元/桶最高点,这也是众多国有大型资本纷纷投身煤制油行业的起点。但是,到2015年年底,国际油价已跌破40美元/桶。而煤制油项目如果要保持盈亏平衡,油价不能低于80美元/桶。煤制油项目的亏损可见一斑。
不过证券行业的预期仍然不会为煤制油项目带来希望——2016年的国际油价虽然会有所回升,但很难站到煤制油的盈亏平衡线之上。
目前来看,对于企业来讲,能做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降低成本,二是从其他项目拆解资金来支持该亏损项目,直到国际价格恢复。
煤炭是煤化工的主要成本,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煤炭四巨头早已开展了煤炭价格战,价格下行已持续一年。虽然如此,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导致煤价的下跌不值一提,通过压缩成本而解决利润的传统经济方法,已经不能拯救煤化工产业;也有企业直接通过其他项目的资金来支持该亏损项目,如大唐的煤化工项目,但结果只能是忍痛割腕。
关键词二:未批先建
毫不避讳地说,未批先建是煤化工行业的普遍现象。今年被曝光涉嫌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的项目总共有8家,占全部煤化工项目的15%。仅仅显示出了冰山一角。
此次被曝光的有8家企业,那么还有那些没有被曝光出来的,又有多少?年初被曝光的新天煤制气项目就因涉嫌未批先建被环保部否决了其环评报告,至今毫无进展。短短数月后,又有潞安煤制油项目也同样被环保部否决。就在环保部已经收紧政策的同时,为何又有这么多项目前赴后继的继续违法建设?早就本已被收紧的政策,因此类自我抹黑的行为下,更加严峻。
可以说,煤化工的今日,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公然藐视审批政策的作茧自缚。希望环保部能持续贯彻国家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收紧对违法项目的政策审批,加大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力度,从环评报告到环保验收,严格审批,并对环境脆弱地区进行区域限批等政策。
关键词三:环评审批
2015年,没有任何一个煤化工项目的环评通过了环保部的受理,同时,环保部连续否决了多个煤化工项目的环评报告。
从上面所说的未批先建的问题来看,环保部在否决像新天、苏新、潞安等项目的时候,都是出于对其未批先建的事实而做出的相关决定。可以说,这些大型项目因未批先建而自掘坟墓。
在经历了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再加上新《环保法》的出台,长武二甲醚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项目居然立刻吸引力行业目光,1580万的天价罚单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因此,如何有效避免产生环境问题的产生,已成为煤化工项目的重中之重。政策也好,环保部也好,主要还需要看企业项目如何抉择。是牺牲环境,冒着巨大的违法成本而继续建设,还是先将自身问题解决,轻装上路,留给决策者考虑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关键词四:污染排放
煤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从废水、晾晒池、VOC、碳排等等一直广受诟病。
2012年神华超采地下水事件、2014年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都离不开污染排放。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国纷纷同意将进行碳减排措施。中国已然形成了碳退出机制,并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将下降到62%。到2030年时,单位产值碳排放比2005年削减65%。做为碳排大户的煤化工行业将进一步受到制约。
关键词五:水资源
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的煤化工项目,纷纷建设在既有煤矿资源,又有水资源的黄河干流沿线。
但是,随着黄河水量的日益下降,可供工业取用的水也越来越少。2015年,水利部开始考核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计划在2016年开始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煤化工的取水问题日益严峻。
虽然有媒体爆出,201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共审批并通过了12个煤化工项目水资源论证。但这些项目的上马真的对河流用水没有影响么?
2015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规划之年。2016年,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是否会对煤化工有进一步的约束,还是会引导其走出严冬?随着“十三五”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消息被释放出来。在参与煤化工规划的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等众多方面的博弈也与来越激烈。是保障经济发展,还是注重环境保护,又或者调整能源结构,也使业内中说纷纭。毋庸置疑的是,2016年,煤化工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