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人民日报9版推出题为《武汉:垃圾山变身园博园》的通讯,用大篇幅报道向全国读者展示武汉把垃圾山变身园博园的故事。
今年9月25日,第十届中国园林博览会在武汉开幕,让人惊奇的是,这座巨大的生态公园,其主体部分是由亚洲最大单体垃圾场“变身”而来的。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期间,凭借对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后建设园博园,武汉获得“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
能否把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改造成鸟语花香的园博园?2012年5月,武汉申办本届园博会时,提出极富创意的想法。
经过多次专题研究,武汉市选择了“好氧修复+封场治理”的综合处理技术。完成治理后,垃圾场成为没有异味、不流污水的“净土”。金口垃圾场土壤中的污染物,如果全部挖掉运出去,其成本高达10亿元,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只花了2亿元。
偌大一个园博园,不需要一滴自来水,收集的雨水可以自给自足,每年能节省水费150万元。
今年4月,武汉市正式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园博建设者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综合考虑园区基础设施、园林景观及排水系统等,以达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的控制目标。
园博园如同海绵,下雨时饱吸雨水,干旱时吐水浇灌花木。整个园区可储水约10万立方米。
漫步园中,游客随处可见“变废为宝”的景致。搅拌机里剩余的混凝土,变成了“假山石”;上色的旧轮胎,成了小花钵……
“我们希望将园博园建成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回归的范本。”第十届园博会筹备工作指挥部执行指挥长、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局长苏霓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