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划出了从赢到亏的倒“U”曲线,从“黄金十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然几经变革,安全却始终是煤炭生产的重中之重。但煤炭企业亏损严重,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回顾过去十年,煤矿安全发展历程有多少经验可取?迎接“十三五”,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又应该做哪些努力?为此,《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为读者解答这些问题。
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记者:您在煤矿安全一线奔波十余载,一直心系煤矿。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赵铁锤:“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煤矿企业开展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煤炭产量增长15亿吨的情况下,煤矿事故持续下降,2014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509起、死亡931人,死亡人数首次降到千人以内,分别比2005年下降84.6%和84.3%;百万吨死亡率0.255,比2005年下降90.9%。其中,重特大事故14起、死亡229人,分别比2005年下降75.9%和86.8%。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矿共发生死亡事故289起、死亡474人,同比分别下降34.3%和40.2%,连续30个月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记者: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明显好转,您如何评价这些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成绩?
赵铁锤:一是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继颁布多项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监管部门到生产企业,从管理层到一线职工,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发展理念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二是安全生产政策法规逐步健全。依法治国是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在安全生产领域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为支撑,《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近百部行政法规、数百部部门规章以及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和规定为保障的较完整的煤矿安全生产政策法规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安、依法办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煤矿安全治本之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推进煤矿安全源头治理。优化煤炭生产结构,建成了一批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煤矿,淘汰了上万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年产30万吨以下煤矿产量由2005年的45%下降到2014年的12%,有力推动了煤炭行业安全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推进煤矿重大灾害治理。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完善了煤矿瓦斯抽采和利用激励政策,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改造和重大灾害治理示范矿井建设,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四是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不断夯实。近年来,国家在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实施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升级和动态达标。二是大力推进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经过多年努力,小煤矿机械化水平、安全保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强化安全培训考核,实施班组长和总工程师两个“万名培训工程”,夯实了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四是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落实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的主体责任,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记者:当前情况下,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如何?
赵铁锤:总的来看,尽管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出明显向好态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局面没有变。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英国用了70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用了26年时间才走出工业化中期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高发期。
就煤矿而言,尽管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相比发达产煤国家,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与世界发达产煤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煤矿事故总量连续以20%左右的幅度下降,继续大幅度下降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立足当前形势,着眼谋划长远,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还处于事故“易发期”的客观实际,坚持“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推动煤矿安全持续稳定好转。
记者:煤矿安全生产将面临哪些问题?
赵铁锤:首先,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对煤矿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一是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安全生产提供基本遵循。二是落实中央政策,以法治方式抓安全,以底线思维谋发展,当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仍有盲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违规的现象依然存在,反映出依法治安任务依然繁重。三是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值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事故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十三五”期间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挑战将不可小视。
其次,经济发展新常态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新问题、新挑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发生较大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设备设施更换滞后,隐患治理不能及时到位,加大了企业的安全隐患。所以,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确保安全投入保障,越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发展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再次,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均衡,煤矿安全保障能力面临严重挑战。我国既有世界一流的技术矿井,又有大量采用原始方法开采的矿井,这是当前我国煤炭行业最突出的特点。综合来看,我国煤矿安全基础仍然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小煤矿数量多、安全基础薄弱,特别是年产9万吨以下小煤矿安全条件差,重大灾害防治能力不高。二是灾害严重煤矿多,而且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各类灾害叠加,防治难度增大;三是国有老矿系统复杂,下井人数多。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因此,“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将进入转型发展的深度阵痛期,煤矿安全生产将进入强基固本的关键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
记者:“十三五”时期,您认为我国煤炭行业应该如何发展?
赵铁锤:“十三五”时期,煤炭行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着力推动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
一是大力推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是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实现煤炭工业升级发展。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总体要求,着力优化煤炭生产布局,推进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工作,加快现有煤矿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大幅提升煤炭工业整体生产力水平。
二是大力推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安全发展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必须坚持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为抓手,在预防和治本上下更大功夫,促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煤矿安全生产法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依法治理能力。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班组建设和安全培训工作为重点,抓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强化煤矿安全治本攻坚,继续推进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强化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提高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能力。
三是大力推进煤炭工业绿色发展。煤炭工业作为资源开发性行业,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煤炭生产、加工、流通、利用等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开发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利用方式。大力推行煤矿绿色开采,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共采”等特殊采煤技术,深入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矿山。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高碳能源低碳利用,把燃煤发电作为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大力发展超低排放燃煤发电技术,稳步、适度发展煤化工。
四是大力推进煤炭工业创新发展。煤炭工业依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环境消耗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抓住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加快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采矿技术的深化融合,推动智慧煤矿建设,实现工作面无人值守。创新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从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走出一条安全、清洁、集约的煤炭工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