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难
要让全国近一千多家化工企业顺利地搬迁改造,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
从位于石家庄市谈顾北大街61号的旧厂区,到位于工业大街99号的循环化工产业园,距离约22公里。这段路不长,但白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白龙化工)走了整整三年。
2012年,白龙化工启动搬迁。董事长刘文国希望借此进行产业升级,在苯酐、顺酐、增塑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方面获得合理的延伸和发展。按照规 划,2017年年底前,石家庄中心城区污染工业企业将全部搬出中心城区或转型,其他搬迁工业企业将逐步向市域工业园区转移。据统计,13家涉及搬迁改造的 工厂企业搬迁改造投资为397.4亿元。
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政府,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说:“搬迁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旧厂区厂房、设备等一系列事宜,如旧的废弃厂房租赁给外部公司经营涉及的解除合同赔偿事 宜,涉及企业工作人员的变动,如企业搬迁至不同城区,由于某些原因企业与不愿变动的员工发生的劳动争议等纠纷。同时,还涉及企业在原厂区土地征收时,其土 地、房屋上的物上抵押权如何解决的法律问题,以及在土地征收后根据政府规划新购土地,并在新购土地上进行新厂房、设备、管道等的建设法律问题。化工企业性 质特殊,搬迁更为复杂。”
资金缺口
天津爆炸案发生后,化工企业搬迁再次成为焦点。9月初,据工信部介绍,全国各省上报了搬迁改造的具体项目计划,1000多个化工企业需要搬迁改造。
“我们和安监总局去年开始布置在城市人口稠密区对危险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坦率地说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地方不是很积极。”8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发布会上承认。
据估算,1000多家化工企业总的搬迁费用大概4000亿元,但一些专家认为这个数字远远不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高级顾问曲睿晶估计,要完全将城市近郊 的危险化学企业搬走,还需要5倍以上的资金投入。部分大型石化企业的搬迁费用令人咋舌,据一些专家估算,如兰州石化搬迁预计所需费用为600亿元。
一方面,这些化工企业大多具有十年以上的历史,机器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化工装置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设备,搬迁并不是挪个地方就行。一些老装置开 工一次要费很多资源,比如某些炼油一体化装置,最短也要几个月才能开动起来。因此,企业大多不愿停产,搬迁对它们而言往往意味着重建。比如兰州石化,现用 设备多为上世纪60年代备置,老化严重,要实现产业升级,生产线换代,直接换新厂比旧厂搬迁改造来得容易得多。
有炼化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反映:“以往效益好的时候盖新厂压力比较小,现在效益普遍不太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有亏损,唯一能做的不是改变市场而是适应市场,降低成本,搬迁则会增加成本。”
即便有钱购买新设备、修建新厂,搬迁后运营成本的增加也无法忽视。2013年“11·22”黄岛爆燃事故发生后,青岛市着手安排黄岛石化产业园整体撤 出,新址选在70千米之外的董家口港。然而,尽管当年年底12家企业便与青岛开发区、董家口管委会等签署了搬迁协议,承诺争取2015年底完成搬迁,但至 今尚未行动。
以青岛天安重交沥青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资产规模3亿多元,去年和前年均为亏损,搬迁费用则需要大约10亿元。另外,位于 黄岛的厂址离码头约2公里,但董家渡新厂址离码头有18公里,计算下来物流及存储成本会增加数千万元,企业负担不起。今年1月,青岛市政府成立青岛市黄岛 石化区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但目前在资金筹措上未达成一致。
钱从哪儿来
工信部表示,对于搬迁费用有些可以通过级差地租、退二进三解决一部分,地方政府、企业解决一部分,中央政府也会给予一定支持,特别是中西部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一点必要的支持。
所谓“退二进三”,即原厂房用地重新规划作住宅用地的现象。但中央财经大学城市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乔志敏认为,这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形势下不容乐观。比如 浙江宁波,由于大量“退二进三”的土地涌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地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量过大、去化周期长的严峻形势。截至2014年底,宁波在全国 28个二线城市中,土地的去化周期排名第一,达到了5.95年。
据估算,整个兰州石化搬迁到兰州新区需要600亿元的搬迁费用,而兰州 市去年地区性财政收入约470亿元。这笔钱无论全由企业承担还是全由政府承担都不太现实。据兰州市之前透露的方案,准备将兰州石化现有的一万二千多亩工业 用地由兰州市政府出面交易,所得款项基本可以抵消搬迁改造资金。另外,政府将提供兰州石化其他土地优惠政策,用于新厂区建设。但专家指出,由于出让土地周 期太长,并不能及时解决兰州石化的筹款问题。
也有企业尝试争取融资,但它们手上的筹码依然是土地。“对国有企业而言,腾出来的土地将进入市场,以招拍挂方式出让,企业可以通过原厂址的土地收益来弥补搬迁损失。”乔志敏说。
2012年,总资产13亿元的青岛海晶化工启动搬迁,预算搬迁资金27.8亿元,由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牵头的四家银行向其提供19.46亿元贷款,海晶化工则用老厂区的土地收益偿还贷款。
今年9月,青岛市土储中心和青岛国资委的资料显示,海晶化工厂腾退的近500亩土地已经纳入储备,规划为商业、住宅和保障房,即将在政府批复后进行招拍挂出让。按照青岛最新调整的基准地价,海晶化工地块属于6级地,总价在40亿元左右。
看起来这笔融资相对顺利,地价水平令海晶化工肩上的压力小了很多。但这更多取决于当地政府的扶持。青岛市为了促成搬迁,为其制定了5项优惠政策,包括原 址规划、土地变现返还、土地开发、项目贷款等。同时,银行发放搬迁贷款所执行的基准利率远远低于一般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
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融资难度极大,贷款利率最低也在8个点以上,超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企业贷不了款,更不敢贷款。
鉴于天津港“8·12”事故的教训和化工业的突出地位,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将城市人口密集区的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程列为稳增长、促投资措施中的首个要务,并将出台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政策。
专家认为,除了资金支持外,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尝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市场化融资道路,寻求外援,为搬迁争取更为便利的途径,同时配套的监管和措施必不可少。
政策法规需细化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强制企业搬迁的法律、法规,再加上企业在所有制性质及地域方面的特殊性,在搬迁的过程中除了参考现行法律外,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化补偿办法、人员安置政策等方面。“政府除了为企业搬离提供基础外,可以考虑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设立企业 搬迁专项资金,搬迁企业土地补偿,或者依据情况对搬迁企业优先考虑工业扶持资金、贷款贴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补助资金等,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实际问 题。”李左军说。
大部分专家认为,在城市规划方面政府部门理应负主要责任。因此,在承担搬迁成本上,政府不应一推了之,而要尽快建立起 政府和企业的分担机制。一方面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比如对企业搬迁腾退的土地,政府要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进行补偿,而怎么补偿,补偿多少,现在都没 有相关规定。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帮助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或根据市场情况实施关、停、并、转。在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细致科学的 政策法规,让政府在这一前提下实行。
由于政府规划的不周,也会导致在搬迁问题上形成僵局。比如前述的黄岛石化区,2004年刚刚设立 时,地方政府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石化区。但仅仅10年后,进驻的企业便被要求二次搬迁。这种情况下搬迁资金该由谁出?是否应该完全转嫁到企业身 上?由于缺乏规定和问责机制,成了一笔糊涂账。
规则更细,责权利更为明确,能帮助化工企业在规划选址方面少走弯路,降低盲目搬迁的可能性。
员工如何安置
由于搬迁新址多为较偏远地区,甚至是另一城市,因此,员工安置问题一直是石化企业搬迁中的一大难题。
一些有搬迁计划的石化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大型石化企业员工众多,年龄结构偏大,且大多是本地员工。如果搬到外地或偏远地段,会面临着许多现实问 题,因此许多职工不愿意搬迁。如西部某规划中的产业园,地处偏僻,园区内水、电等基本设施都不具备,已经入驻的一家企业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掏钱、费时间通水 通电,才能开始生产。其他交通、生活、娱乐等设施更是无从保证。这样一来,一直被纳入搬迁计划的某石化企业便踯躅不前,因为搬迁后还得自己大兴土木修建基 本设施,无形增加搬迁费用,还耽误了生产。而且新址距离旧址近100公里,在各方面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十分影响生活,员工大多会打“退堂鼓”。而其他企业 同样也在观望中。
专家指出,一些园区距离市区较远,企业工人的生活和交通问题必须考虑,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涉及政府路政、市政等,非企业一己之力可以完善。这样一来,搬迁不仅牵涉到相关法律问题,也牵涉到实际生活问题,还包括情绪安抚问题,并非简单地发放安置费用即可。
据介绍,搬迁企业安置企业职工一般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参考相关法律依据制定方案。搬迁企业原则上应全部安置企业职工,对于解除合同的员工,要根据《劳动合同法》支付经济补偿金。除此之外,还需和当地社保机构做好衔接工作。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于2008年启动老城区企业搬迁工作,截至目前近20家企业完成搬迁,累计妥善安置职工2万余人。为了解答员工安置的疑问,青岛市 政府国资委副主任臧毅杰特意在网上回答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据他介绍,老城区企业搬迁职工安置政策统一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包括改制企业。 他强调:“企业搬迁前必须编制企业搬迁改造总体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并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对于不愿随企业搬迁的职工,如果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企 业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对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对该部分职工,如确实不愿 去搬迁后的企业工作的,职工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与企业协商办理内部退养)”。同时,规定了企业搬迁土地补偿资金应优先用于职工安置等。
即使是愿意随迁的员工,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要采取多种方式让其尽快适应。据了解,对于石家庄此次的大规模搬迁,石家庄市总工会提前介入,并发动了各 个搬迁企业的工会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有的企业开座谈会了解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回答他们的疑问;一些企业的工会对班车进行市场调查,根据职工意见确定停车 点和班次,尽力解决搬迁带来的交通问题。为了让员工减轻搬迁的压力,工会策划组织了参观活动,带生产骨干、职工代表分批参观新厂,并在旧厂院举办大型图片 展览,全方位展示新厂区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李佐军认为,对于分流的一部分人可以尝试通过参加企业和属地共建各种技术性的培训,引导他们到新的就业需求岗位就职。“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搬迁,会留下产业真空,有可能出现新的就业机会。”
土壤修复需时间
化工企业搬走了,污染不是戛然而止,留下来的污染土地还需要解决。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壤修复工程,北京焦化厂污染土修复工程还将继续。环保专家彭应登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搬迁前焦化厂的焦炉高度不过十几米,焦炉烟 气中带有的有害甚至致癌的物质飘在空中,随后飘落、沉淀在土壤中,又随着雨水侧渗,对周边100米范围内的土壤带来危害。据他介绍,经过北京环保部门测 算,焦化厂周边100米特别是30米至50米之间,均含有大量苯系物,有害物质随着距离递减。为此,北京市不得不组织环保部门出具科学方案,随后组织专业 施工单位对土壤进行修复。
2014年5月,环保部先后印发《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后者规定,搬迁企业须对污染负责,并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土壤修复相关制度。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专家告诉记者,在没有指导性文件时期,不少地区污染土地修复无标准可言。这样间接导致化工企业搬迁后腾让的土地得不到及时利用,造成 损失。比如苏州化工厂原址位于苏州古城区南面的黄金地带,虽然相关部门曾规划修建住宅、商业中心等,却因为土地污染严重无法利用。按正常价值四五十亿元的 600余亩地块,至今没有得到全面修复,更无法挂牌出让,几乎沦为垃圾区。根据测算,这一地块需要修复的土壤约有100万吨,修复成本需要10亿元。
从环保部最近释放的信号来看,土壤修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发彰显。近日,环保部决定在湖南省、重庆市以及江苏省的常州市和靖江市开展污染场地环境监管试 点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地方对污染场地土地流转、再开发利用及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环境监管的指导,推动解决监管难点问题。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大数据分析显示,此类化工厂搬迁后土壤修复的平均费用逾2亿元,一旦大规模搬迁实现修复将花费超过2000亿元。但专家指出,如果按照新规中“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则会令化工企业背负另一笔巨额费用,可能阻碍搬迁进程。
具有20多年土壤修复经验的伊世特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宇阳博士认为,虽然“污染者付费”原则是世界潮流,也被我国的新规采用,但这一原则在具体实施中存在问题。
“我国很多大型化工企业是国有的,在进行市场化改制后成立股份制公司,而土地属于国有。这对污染者付费原则提出了客观难题,比如有多个企业污染时责任如 何分摊,破产企业谁来付费等,都没有相关法规。同时,以前的化工修复项目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土壤修复资金问题大多通过土地增值的方式解决,而此次大规 模修复依靠土地增值并不现实。”
据他介绍,美国对于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超级基金”,主要包括石油和42种化工原料征收的专门 税、年收入在200万美元以上公司所征收的环境税、联邦财政的常规拨款等。我国可以考虑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财政税收补贴优惠政策,收取土壤治理修复专项 的环境税等,减轻企业负担。另外,浙江尝试过一边修复一边租给淘宝拍广告用的形式,也是一种探索。
地方政府还没准备好?
化工企业搬迁,缺乏勇气与准备的不止是企业,还有地方政府。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在产业布局、城市定位上不断调整,化工企业的角色和地位也在变化中,政企博弈令搬迁显得愈发微妙。
上个世纪50年代,吉林市兴建起全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此后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由于当时缺乏环保观念和经验,厂区选址往往缺乏科学性,如今渐渐显露出弊端。
“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南京三面环山、一面邻水,具备发展化工业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然而,特殊的地理条件导致一旦污染物进入主城后便会滞留堆积下来,阻碍大气污染物扩散。因此,化工企业不断增加后,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便很难消弭。
今年初,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四大片区工业布局调整三年(2015-2017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年推进金陵石化烷基苯、佳和日化、江苏金桐和金桐石 化4家重点企业搬迁工作,完成搬迁选址、制定搬迁实施方案和启动项目报批等相关工作。到2017年底搬迁项目基本竣工,原址生产逐步关停。《计划》还提 出,南京将逐年关停南化公司效益差、污染大的生产装置,到2017年底基本完成南化公司现场除东方帝斯曼化工及其配套装置外其他装置的搬迁改造工作。
四大片区内共有各类企业73家,其中包括南化公司、金陵石化、金桐石化等大型企业。据统计,南京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8000亿元左右。其中,1900多亿元是从四大片区企业中产生。此外,它们每年可贡献90多亿元的财政税收。
李佐军认为,由于部分化工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且带动了包括服务、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一切向GDP看齐”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财政收 入、政绩考核,一味发展产值大、税收高的重化工业,有时甚至在没有合适土地的情况下上马项目。种种原因更令某些地方政府在化工企业的监管上不力,对于搬迁 问题又不够坚决。像南京政府这样做出“十年搬迁规划”、“壮士断腕”的并不多。
有专家指出:“四大片区企业能耗大约占南京市工业总能耗的44.5%,过重的产业结构阻碍了南京的可持续发展。从南京市政府的规划来看,会渐渐弱化重工业支柱,往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型。这是他们力主搬迁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佐军认为,目前各地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根据中央精神,其中少不了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我认为政府必须转变思想,从激励制度、约束制度、政府监管制度及问责制度四个方面入手,规定政府部门的责任,使之在化工企业规划和搬迁方面负更多的责任。”
背景资料:产业园准备好了吗?
“退城入园”是化工企业未来的趋势。但从现状来看,化工产业园尚不能给企业“定心丸”。
从政策导向来看,退城入园是我国石化行业近年来着力推进的一大举措,被视为解决我国“石化围城”的重要途径这无疑对于产业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搬到哪儿
基于石化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搬迁选址的规划也困扰着政府与企业。
根据10月兰州市政府公布的《全市工业倍增行动计划打造三大千亿七大百亿产业链实施方案》,兰州市将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三大千亿产业链, 到2017年石油化工产业链实现产值1200亿元。2016年底石化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具备石化公司搬迁及招商项目落地条件,积极统筹做好兰州石化公 司老城区原址土地利用与职工安置等相关工作,2017年初启动兰州石化公司搬迁。
在此之前,兰州石化已经多次传出搬迁消息,除了缺乏资金外,难以达成统一意见的是选址问题。原址西固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的60%,占兰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近40%、甘肃省的近10%。
2011年开始,石化产业园新区便几易其址。中国规划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易翔负责这一项目。据他介绍,他们从区域产业布局、城市生态安全、污 染物防护、资源支撑条件、现状发展基础等多个方面进行过选址,将兰州石化的炼化园区规划到位于东部的低丘缓坡沟壑地带。但兰州石化并未通过这一方案,因为 地貌原因可能大大增加新厂的建设成本。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规划中明确了兰州的 产业结构在中心城区由以重化工业为主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型,其他产业向兰州新区和园区集中。8月,组委会重新评审石化园选址问题,最终确定石化园地址为 兰州新区新北部的永登县上川镇区域。该地的一大优势是它有比较大块的用地规模,二是它离兰州新区主城有30多公里的安全距离。
易翔表示,石化企业不同于其他产业,一般来说,搬迁后所有管线等于基本废弃,搬到新址得重新规划工业路线,包括原油管道、原油库等,需要多方论证,多个部门协作。即使选定搬迁地点,仍然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实现。
产业园就安全吗?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宣布,将推动符合条件的危化品企业有序搬迁至南港化工业区。化工企业搬到化工产业园区是一大思路。
化工产业园区有多安全呢?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顾林生带领团队曾经承接过南港化工园区的安全评估项目。这个基本上靠“填海”造出来的化工园区具有很强的特殊 性,所要考察的安全要素十分细致。“我们首先要考虑周围的敏感目标,包括人口密度、居民区、危险源、水源地等。其次是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还有极端气 象条件也在考察范围之内。”详细之处,甚至“比如到最近的医院要多少时间,里面有多少张病床”也在他们的评估之中。
遗憾的是,这样专业而规范的评估方式并不是每个产业园的“标配”。
2008年,国务院安委办发布第26号文,规定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产业集中区或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的选址规划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起来。
但是,顾林生表示,这并未真正解决规划不当的问题。他曾经参与的一些规划项目,发现规划部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部分产业园区的建设更是在政府部门选址完 毕后才邀请他们进行安全评估。“化工业的规划标准比较粗放,也不成熟,虽然相关部门出台过石油化工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等标准,但安全门槛很低缺乏严格的区 分和细化。比如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没有考虑到不同化学物质毒性不同,一概而论,过于笼统。”顾林生说,“十几年前建设化工园区时,园区与城镇之间会 有4到5公里的隔离带。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隔离带逐渐消失,因此解决好安全环保问题很重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室主任汪卫国曾公开指出,由于我国园区选址、产业链、市场、物流、原材料等相互脱节,园区之间同质化、低质化竞争严重,重大安全隐患多。我们的安全体制、机制与法制以及安全科技等远远跟不上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的需要。
化工园区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个企业,也不是一个城市,因此一些适合城市或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不一定满足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需求。另外,化工园区是一 个集约型的新型的生产方式,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高度聚集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即会产生“链式反应”,而现行的许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跟不上 发展要求,在化工园区的产业布局和规划方面还要继续摸索。
汪卫国认为,目前的安全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安全科技基础研究投入,创新安全科技手段。
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问题,相关的法规和规定正在慢慢完善中。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地方及企业通过科学合理规 划,优化调整布局,从源头上破解产业发展的“邻避困境”。对于新设立的石化产业基地,《方案》明确要求,应该布局在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和安全防护纵深广阔的 孤岛、半岛、废弃盐田等区域,规划面积不小于40平方公里。
在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对二甲苯项目建设规范前提》中,工信部和环保部规定,新建、改扩建的PX项目厂址应位于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化工园区内。同时,要对PX项目防护距离做出具体的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硬件待提升
李佐军认为,搬迁企业应该通过搬迁完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改造,而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和生产复制。目前,从各地政府和搬迁企业的项目规划来看这是共识。
据估计,兰州石化需要达到1000万吨原油的产能增量才能消化搬迁障碍。从相关部门发布的规划来看,新建的石化产业园炼化片区20平方公里,精细化工片 区20平方公里,旨在升级新区的石化工业。而石化产业链越长,能循环利用的部分就越多,对环境影响也越小,对于兰州石化的产业升级有利。
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的全国性调研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381家,总产值合计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企业入园率达到45%左右。
不过,专家认为产业园并非多多益善。在曲睿晶眼里,化工园区“在精不在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硬件方面跟不上。她指出,由于化工园区在审批、规划、建 设、监管及园区的规模、标准方面没有完善规定,致使一些化工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交通、建筑等基建设施。在“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部分园区缺 乏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影响了企业环保、安全和产能提高。
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认为,产能过剩是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这一点在化工园区建设上也有所体现,没有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链和整体竞争力。
据了解,一些园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门槛过低,只顾吸纳企业,无法实现正常的产能淘汰,也无法保证安全与环保。如果硬件设施给力,在园区密闭的循环生产 体系中,每个企业既是生产商又是用户,既能保证材料、物流上的低成本,园区的配套设施又能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比如在园区内,大规模的污染物可以资源化 利用,不能利用的污染物可以集中处理和控制。如果每个企业都建污水处理厂,成本是很高,但是园区建一个大规模的处理厂统一处理就降低了企业成本,有规模效 益。”曲睿晶说。
在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这样的模式依然可见。白龙化工搬迁改造优化升级项目总投资5.18亿元。白龙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国表示,正是由于借助了园区中石炼化的纯苯等公用工程设施,将搬迁成本降低了许多。而要达到销售收入21.4亿元/年的目标,不光要借 助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也要借助园区的“循环”形式扩大产能和市场。
化工园区管委会总工程师张文会介绍,“三化合一”是指石油化工、煤化 工、氯碱化工的有机结合。这是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举个例子,石油炼化的项目需要大量氢气,而在同一园区的八维化工公司副产品就是氢气,可以供应 给它800吨炼油项目,另一项副产品氯气则可以供给东华金龙化工公司。这样不仅降低了几家公司的成本,增加了各自收益,还消除了运输上的危险性。”
下一步,智慧化工园区将作为产业园硬件升级的一种探索形式。据悉,由工信部组织编写的《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其中将进一步明确鼓 励开展智慧化工园区的试点工作,并对园区建设提出具体量化指标。同时,工信部正在积极争取把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纳入这个专项,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 持。
培育软件优势
除了硬件设施外,石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等软件优势也能给企业减轻负担增加经济效益。而这正是大型先进石化企业关注的重点。
杨挺介绍说,一些较好的园区加强规划和服务,企业进驻后省却了跑政府部门的繁琐工作。同时,园区通常会给予企业一些配套税收和扶植政策,使企业受益。
由于石化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比其他行业要求高,因此,很多大型企业更看重园区的规划及政策的稳定性。这是它们能否在此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李佐军认 为,在目前的经济变局下,产业园区应该向高端化、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园区要在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定位方面找准路子。“园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包 括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三个方面。其中最需要定位的是主导产业。”进入园区的企业、项目、规模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总体产业类别、目标以及产业之间 的衔接是不发生改变的,如果产业园的规划得当就能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为了给部分企业吃下“定心丸”,一些管理较好的园区会 与企业签订合同,保证政策的有效期限。另外,无论园区领导如何更换,也坚持园区规划不变,有力地保障了进驻企业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服务又让优质企业提 升了园区的管理,比如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吸纳了中海油、壳牌两家大型企业进入。它们所带来的大项目为园区提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板,为园区的后续发展 提供了条件。
“园区要具备保障企业长期有效运行的各种条件才是关键。在很多国内的优秀园区,地价高达每亩50万元,但是想入园的企业仍然很多。”杨挺说。据介绍,目前石化联合会正在编制《“十三五”产业规划》,其中强调了将全面提升化工园区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