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行业

四川省内建市阻截“垃圾围城”任重道远

2015-11-06    来源:内江日报
0
[ 导读 ]:近年来,我市经过六创联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市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

近年来,我市经过“六创联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我市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等还任重道远,“垃圾围城”并非危言耸听,环境危机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随着我市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园林废弃物、人畜粪便、污水厂淤泥、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化学品固废等逐年增多。据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介绍,以上这些城市固体废弃物即老百姓所说的城市垃圾,有相当一部分可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而对不能再利用的,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于去年拟建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下简称“垃圾处理中心”),对上述部分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以减轻环境的污染和压力。但是,多种原因导致该项目实质性工作推动缓慢,有关人士粗略估计建设时间至少要3-4年,而目前正在运行的“内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下简称“垃圾填埋场”),最多还可使用2-3年。

封闭旧场和新场建成之间的空当该如何填补?新旧之间怎样才能实现无缝对接?正成为一个严峻挑战。

城市垃圾逐年增多

回收处理是个大难题

每天下午5点开始,环卫清运工人便开始清运内江城区近300个生活垃圾点(库),每日清运生活垃圾450-470吨,一直要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4点;凌晨5点,环卫清扫保洁工人便开始一天的“三班倒”清扫保洁,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与此同时,“垃圾填埋场”工人对生活垃圾进行消毒、推平、压实、覆土、填埋……这就是目前我市主城区城市垃圾的处理程序。

市城管局副局长晏勇军介绍说,目前内江主城区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1余万人;现有保洁人员3100多人,清扫保洁面积946.26万平方米,工作十分繁重。

记者了解到,内江城区仅餐厨垃圾每天就可产生百吨左右。每天早晨6点-8点和晚上10点-12点,城区有大量摩托车、三轮车、四轮车、拖拉机等,到各个餐馆、饭店、酒店、宾馆、食堂等装运潲水。

市食品药品监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餐厨废弃物的去向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居民家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混入生活垃圾被填埋处理;二是饭店、宾馆、食堂等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废弃物部分与生活垃圾一起填埋,部分由业主与私人签订收运协议,付给餐饮单位一定费用,用于喂猪;三是部分潲水油用于提炼工业原料。

“回油”、“潲水油”、“泔水油”都叫“地沟油”,非法提炼的“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危险的致癌物质,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非常巨大。而用“地沟油”加工生产的食品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苯类成分及其他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可导致产生各种疾病。对此,市政协委员袁治平表示,我市亟需破除现有的餐厨垃圾私下收运交易的链条,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

“最近5年,我市城市迅猛发展,城区人口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也是飞速增加。”市环卫处处长高杨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8年以前,内江城区日均产生垃圾不足200吨;2009年“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后,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39吨,2012年日均处理308吨,2013年日均处理338吨,2014年日均处理397吨,2015年1-9月,日均处理457吨。“仅7年时间,内江主城区的生活垃圾就翻了一番多。”高杨说,彻底解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特殊垃圾”暗藏隐患

科学处置亟需提上日程

近年来,随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接踵而至。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医疗垃圾是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性病毒,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污染、急性病毒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医疗垃圾携带的病原体、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经雨水和生物水解产生的渗滤液作用,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据市卫计委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的医疗垃圾主要来自城市和农村个体诊所、乡镇(街道)卫生院,城镇大、中、小型的国营、民营医院,估计每天“产量”上百吨。

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由于我市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套建设滞后,现有医疗垃圾暂时交由泸州市某公司进行处置。每天接收、转运、处置医疗垃圾两三吨,每月六七十吨。由于转运距离大于100公里,存在安全风险。

“每天产量上百吨”与“每天处置两三吨”,这两个数字的“落差”确实非常大。相关专家分析:不排除我市医疗废弃物存在监管漏洞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城乡一些不良医疗机构、不良医务工作者,存在瞒报、私自处置、对有价值的医疗废弃物重复使用的可能性。

受访的专家们强烈呼吁,我市必须加快建设和运营医疗废弃物处理厂,尽快化解这个安全隐患。

此外,市政污泥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容小觑。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目前仅内江主城区运行的污水处理厂1座,在建的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约10万吨,每天产生污泥30多吨。待第二污水厂投入使用后,预计主城区每天将产生污泥50多吨。

据了解,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产物,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目前我市对污泥处理采取简单的填埋处理方式,污泥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和空气带来污染。其因污泥中含水率高、易腐败、有恶臭,且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化学物质和病原微生物。

相关专家表示,为避免二次污染风险,我市需要着力解决市政污泥问题,化解环境压力和风险。

“牛棚子”环境治理举步维艰

新“垃圾处理中心”建设进展缓慢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虽然引进了“中再生”处置“牛棚子”片区废旧品物资,但部分沿街经营户还在不停增加。

村民反映:“牛棚子”片区有200多个非法业主,他们加工废旧物资后的原料运往外地出售,自己赚了钱,却把加工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向农田。同时,这些非法业主还把废渣、废水、废气留在了当地,严重污染了整个片区的生存环境。

记者赴“牛棚子”实地采访调查时看到,321国道两边废旧物资堆积如山,占用道路,造成东兴区椑南镇、隆昌县双凤镇两场镇几乎天天堵车,过往司乘人员怨声载道。

椑南镇、双凤镇干部明确告诉记者,治理环境污染仅靠乡镇干部,并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此外,目前我市的城市生活垃圾仅作了卫生填埋,而正在运行的“内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最多或可再使用2-3年。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2014年选址东兴区永兴镇闻家冲村,规划新建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由垃圾焚烧发电、灰渣填埋场、医疗废弃物、餐厨垃圾、污泥处置等几个子项目组成,对部分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以减轻环境的污染和压力。

据介绍,“垃圾处理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与“牛棚子”片区的环境治理、环境修复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短时间内完成还有一定难度。

破解“垃圾围城”路在何方?

有关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9月25日,第七届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在我市隆重召开,部分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了《创新驱动构建内江循环经济开发区——整合内江“牛棚子”、“中再生”、“垃圾处理中心”的研究与建议》,受到各方认可,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论证。

专家学者们分析认为:我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的规划与建设之所以缓慢,主要是出现了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需要动“大手术”才能破解“垃圾围城”这个重大课题。该区域内涉及一区一县(东兴区、隆昌县)、5个乡镇(椑木镇、椑南镇、永兴镇、双凤镇、迎祥镇)、数十个村(组),人口约20万,面积约50平方公里,形成“黄金三角”,建议组成“内江循环经济开发区”,即内江市由“三县三区”变为“三县四区”,排除受行政区划影响的以及各自为政的各种弊端,打造一个现代化循环经济工业城。

专家学者们说,我市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中外上市公司、跨国集团入驻“内江循环经济开发区”投资,以解决当前和未来的多个问题:321国道“牛棚子”片区公路沿线废旧物品堆放、作坊式加工严重污染水、土、空气等问题;高桥镇的旧垃圾填埋场封场,与永兴镇闻家冲村的新建垃圾处理中心启用的“无缝对接”问题;椑南镇、永兴镇、双凤镇等3镇跨县、区行政区域管辖不力等问题;增加创业就业机遇和岗位,解决财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

市政协委员王明斯认为,“垃圾处理中心”与“黄金三角”具有技术含量高,涉及多个部门、行业,项目建设地点跨多个行政区域,且事关生态和环境保护以及民生大计等特点,是广大市民特别关注的重大工程。建议由市上统一指挥协调,采用BOT 模式,“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市政协委员姚新红建议:一是成立内江市反击“垃圾围城”指挥部和规划建设专业团队;二是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采取“一个萝卜一个坑”、“人盯人”的战略战术,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与干部政绩直接挂钩。

 
关键词: 垃圾
0
 
[ 皇家线上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 精彩推荐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 中国节能网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专家机构  |  管理团队  |  机构分布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