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家参展客商都在利用工博会推销产品或服务,但有装备制造商却现场摆摊卖起冷饮,而且抢购的长队从早到晚就没断过。吸引观众们的主要不是冰激凌物美价廉,而是售货员——一位靠双手现场制作甜筒冰激凌的机器人(看曲线应该是美女)。
今年的工博会堪称“机器人大派对”,人们争相目睹最新科技进展对于制造业的影响。但并非所有机器人都能像“冰品店员”那样讨人喜欢,尤其当一个词语跃入脑海时,可能特别让人纠结——机器换人。可以说,这次参展的工业机器人,基本上都是盯着中国工厂里的就业岗位来的。
关于机器换人,一些很现实的情况就摆在面前。如果把工博会看成智能制造的“风向标”,那么今年出现在展厅里的“机器工种”显然更多了。
发那科现场搭了一条流水线,让20台机器人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从头到尾完成一个产品(一个机械臂模型)的制作。这的确是“从头到尾”,机器人扮演的角色包括挤塑工、金属切削工,以及拧螺丝、涂胶水工序,当然还包括仓库管理员。最终产品可以拆分成40多个零件,包括细小的橡胶垫圈。
许多机器人专家都认可一个观点:除非有重大技术突破,否则现有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从事必须靠精巧双手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装配手机。然而,发那科的流水线似乎在挑战这个观点,它展现的恰恰就是消费电子行业最常见的装配车间。
电子工业是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过去它似乎一直远离机器人的影响——多年前,富士康曾经在接连爆出工人自杀事件后,提出要发展100万机器工人,却一直未见有成功。可如今,“堡垒”正在松动,试图取代拥有灵巧双手的中国产业工人、并看到曙光的机器人制造商不在少数。ABB的双臂协作机器人Yumi,今年直接在现场和人配合安装开关了,该公司全球机器人业务总裁倪思德昨天在出席第四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时说,Yumi就是为了进入3C(电脑、通讯和消费电子)行业而设计的。
而通常被看作技术不如跨国公司的本土制造商,对于进军3C行业更是雄心勃勃。博众精工公司副总经理申舰说,未来,他们有信心为手机行业的四大工种——贴片、组装、测试、封装,提供全自动设备,自动化程度最低也能达到70%。作为一家系统集成商,去年,博众精工为国内3C、日化、家电等行业引入了2800台机器人,是该行业最大的集成商之一。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热门的机器人市场,去年销量占世界的1/3。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预测,2018年,中国可能会售出18万台工业机器人。而ABB的倪思德昨天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比如十年里,中国可能会增加200万台机器人。
国内最大空调压缩机企业之一的上海海立公司,其全机器人车间——钣金车间的机器人替代率,大约是1台机器人替换5个岗位。而博众精工目前的实践,大约是1换7。无论怎么算,十年后,中国大约会有1000万个就业岗位被机器人控制。
面对这个趋势,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刚说,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都是机器人替代率最高的国家,但他们的失业率并不高。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黄瓯说,中国机器人其实是被动替代,工厂是因为招不到足够工人,才被迫引入机器人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总经理钱晖说,机器人会催生更多行业,最终会把人从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
此外,最近一项举国关注的政策,也算是对机器人有利——全面二孩。李刚说,人口新政一方面说明中国未来缺人手:“另外,我们需要更多机器人来养老。”
乐观者或许更容易接受这些观点,但悲观者也有理由持保留意见。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广州数控总经理何敏佳的话相对中立一些。他打了一个比方:一个岛上原先有1万名工人拿着1万元年薪砍甘蔗,一年就是1亿元。但农场主花1亿元买来收割机,让1万人下了岗。何敏佳说:“收割机是谁造的,这是一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