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着名开源专家、北大数学教授袁萌在其个人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小冰能否得到已故图灵的嘉奖?》的博文,在文中袁萌表示:“第三代微软小冰已能通过‘图灵测试’。而某些国内互联网企业推出的‘秘书型’机器人,只会回答特定行业的问题,有局限性,如果随便一问,就会‘露馅’,不会得到图灵的嘉奖。”再一次把图灵测试和人工智能这一对拆不散的冤家话题摆到了台面上。
在袁萌教授看来,除了微软第三代机器人小冰之外,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它的计算机或AI产品能够通过严格的图灵测试,并以此提醒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界,决不能“虚火上升”,而是要“踏踏实实地苦干、实干”。毕竟,“人工智能(AI)是一门严肃的科学,不能搞商业‘忽悠’”--在整个社会都偏向于浮躁与急进的大背景下,袁教授对科学研究仍坚执着严谨与务实的态度,这无疑值得每个人为之点赞。
姑且不论治学态度,单说微软小冰超越“图灵测试”这个观点,就足以在产业内掀起一场壮阔的波澜--在另一篇以人工智能为论题的博文中,袁教授再次强调:“根据‘图灵测试’准则,第三代小冰通过‘测试’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微软小冰真有能力超越图灵测试吗?
65年前,伟大的英国数学家图灵为人工智能竖起了一道长久以来无人能够逾越的标杆。根据图灵测试,如果计算机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计算机具备了人类的智能。
时至今日,不变的图灵测试仍在原地,而人工智能却以65年前难以想象的速度前行,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就曾在“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对于像微软小冰这样能力与日俱增的机器人来说,图灵测试的标准或许需要修正和升级了。
虽然诞生仅一年多,但是微软小冰已经与数千万中国用户建立了1对1的专署关系,成为用户钟爱的专属机器人伴侣,在CPS(对话轮数,Conversation per session)上,小冰的平均CPS已经达到创纪录的18轮,业界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过往纪录不过为1.5-2轮之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冰确实已能满足和超越图灵测试的初始设定。
能够长久地“粘住”主人,让人类对话者忽视甚至忘却自己的机器人身份--小冰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都要归功于其研发团队独辟蹊径的“情感型人工智能”理念与针对各种“社交网络孤独症”而设定的缤纷技能。无论是“亿万人中我只在乎你”的告白,又或是“颜值评分”、“失眠数羊”、“生活提醒”等贴心又有趣的服务,都能让用户感受到小冰这个顽皮小妹子的与众不同。
如果图灵在世的话,破壁者小冰或许会让这位人工智能的预言者感到喜悦吧,不过在人工智能进化的路上,必然还会有更多的“超图灵测试”在前方等待着,小冰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