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新能源目标上调基本确定,将原先规划展望的到2020年风电2亿千瓦调至2.5亿~2.8亿千瓦。业内专家认为,以目前发展的趋势,海上风电难以在新能源目标发展中占有一席地位额,当规模化效益一旦形成,海上风电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凸显出来。
规模化效益正不断成型海上风电市场竞争力凸显
我国“十三五”规划,在能源方面,实际上就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内,在能源结构上,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发展将会获得相应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传统能源的利用比例将会下降。
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治理大气中的雾霾,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除台湾地区外)达到了1.15亿千瓦,但已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共计65.8万千瓦,只占总风电装机容量的0.57%。其中,2014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61台,容量约为22.9万千瓦,同比增长487.9%。
“按照‘十三五’海上风电的规划,到2015年底,中国将建成500万千瓦海上风电,但从目前的完成情况看,距离目标相距甚远。”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在三年前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风电发展大国的中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针对海上风电进展较慢的情况,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海上风电所处的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具有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条件。各地应结合本地区产业升级、能源需求、海上风电建设条件等具体情况,提高海上风电市场竞争力,有效带动当地制造业发展,促进沿海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海上风电是属于比较“贵”的项目,目前我国还处于示范项目阶段,如果想要规模化发展,项目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海上风电具有自己的优势,它比陆路风电能效要高20%-40%,并且海上资源丰富的东南沿海地区临近用电需求大的经济发达地区,不存在消纳问题。但是其投资成本比较高,企业缺乏投入项目的动力。”林伯强表示,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果政府现在给予海上风电电价比较高的定价,让投资企业享受盈利就可推动项目前行发展起来。海上风电的项目规模比较小,对于电价市场的冲击有限,只要在其发展后再对电价进行动态调整即可。
总体看来,世界风电的成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中国风机价格大约是6300元/千瓦,2013年,大约是3500元/千瓦,预计2015年接近3000元/千瓦。如果能源局能够在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上立足现实,举措得当,预计到2020年,保守估计,海上风电成本造价可能会降低30%以上,规模化效益一旦形成,海上风电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