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近日,《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又增加了新的筹码。然而,节能和减排本质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执行起来也是要兼顾“开源”和“节流”。
节能,缘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性和可枯竭性,属于资源问题。节能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从根本上依赖能源结构的转换,从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向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逐步转换,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严重依赖。由此可见,节能工作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开源”,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程度、利用水平和能源比例。
减排,是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减排的结果是废弃物的减少或排放空间的节约,属于“节流”层面。对于低碳,是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打破了地球大气的碳平衡,引发各种气候问题,例如全球变暖和雾霾问题,造成碳减排成为减排问题的主要工作,这才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一体被加以强调。
节能与减排,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地讲,节能必定减排,而减排却未必节能,所以减排项目必须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以避免因片面追求减排结果而造成的能耗激增,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衡。
对于中国而言,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一方面,中国的能源结构非常复杂和落后。不但需要转换广大农村的柴薪消费,推广小水电、沼气、生物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替代柴薪;而且需要转换城市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大幅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替代煤炭。另一方面,中国能源结构转换受制于生态环境。发达国家由于行动较早,只需要解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问题;对于中国来说,还要解决大量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引起的区域性污染问题,以及能源利用效果低、大量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以上两个方面就决定了节能减排“开源”和“节流”工作的政策制定和具体落实,势必更加地特殊和艰巨。